热点新闻《媒体评建筑行业转行种地》解读,网友有何看法?

不久前,中铁十四局通过竞价获得东营市垦利区山东华澳大地土地经营权。项目地处黄河三角洲的顶点所在地,总面积14549.36亩,土地性质为基本农田,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小麦、水稻。一时之间,“建筑行业转行新赛道种地”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关注和热议。…

关于媒体评建筑行业转行种地的热点新闻,VIP农商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如下解读与看法。

媒体评建筑行业转行种地

媒体评建筑行业转行种地热点解读

据农商网于2024年12月04日 15时32分31秒发现,媒体评建筑行业转行种地热点,不久前,中铁十四局通过竞价获得东营市垦利区山东华澳大地土地经营权。项目地处黄河三角洲的顶点所在地,总面积14549.36亩,土地性质为基本农田,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小麦、水稻。

一时之间,“建筑行业转行新赛道种地”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关注和热议。有的表示质疑,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和农民抢地种,农民没地可种了;二是建筑行业能把地种好吗?不会是噱头吧。有的则表示赞同,认为这里属于盐碱地,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差,种地意愿少,有实力的大企业进入到盐碱地改良种植,未尝不是有意义的探索。

项目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块属于滨海盐碱地。正如我省盐碱地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山东农业大学诸葛玉平教授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所介绍的,因为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使得山东的滨海盐碱地治理在全国属于难度较大的区域之一。盐碱地里种庄稼,“十年九不收”虽说已经成为历史,但是盐碱地上种植主粮作物,改良技术要求高,产量相对低,经济效益相对较差,外加这些年干旱内涝等极端气候出现,抗风险能力弱。

正因为这些劣势所在,使得盐碱地上搞主粮种植,无论对于个体农户或是一般流转户来说,都没有内陆非盐碱地有吸引力。其次,企业工商资本下乡种地,也不是新鲜事。成功的案例有,但是赔本赚吆喝,留下一地鸡毛的也不少。无论是本意不是搞种植,或者是由于没有搞种植的能力,最终导致经营不善,出现亏损,导致直接影响是流转费的减少或者拖延,最终受损害的是被流转农户的切身利益。

对于“建筑行业能把地种好吗”的质疑,目前项目区小麦已经完成了播种,收成要待到明年的检验。在盐碱地改良上,中铁十四局曾经有过成功的先例。据新闻报道,中铁十四局之前打造过以现代农业产业为牵引的首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盐碱地改良)项目,项目位于吉林省乾安县,涉及五个村,总规模约500公顷(7500亩),土壤属于重度苏打盐碱地,经过改良,如今已成为良田。

黄河三角洲虽是我省盐碱地的主要分布区,也是我国现阶段最具农业开发利用条件的后备土地资源,是我国耕地“扩容、提质、增效”的重要来源。这里既是保证粮食安全很重要的一块资源,也是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潜力最大的一块区域。如果真正依靠企业的雄厚实力,进行盐碱地的有效改良,充分挖掘盐碱地的潜力,实现主粮作物的大幅增产,这对于建设齐鲁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无疑是一件好事。

综合上述,对于工商资本下乡,企业下村种地,我们既不能因为不了解政策而盲目扣帽子“棒杀”,也不能还没有看到实际效果就戴高帽“捧杀”。在把握“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下,最终的试金石,取决于一点,那就是能否“把地种好,多打粮食。”

只有“把地种好,多打粮食”,在此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做好农业品牌附加值,才能真正实现盐碱地种植主粮作物见到较大效益。种地有了效益,才能保障农户的土地流转费按时按量发放到手中,未来还有可能“水涨船高”,逐步提升被流转土地农户们的经济收入水平。

建筑行业转行种地,一切交给时间的检验。希望明年6月份,中铁十四局在黄河三角洲上播种的小麦,能够迎来丰收季,让这片盐碱地多打粮食,实现农户、集体以及企业的多方共赢,也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贡献一份力量。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评论员 郑希平)

网友看法

1、网友美丽天空545:乱套了乱套了,厨子不看菜谱看兵法了[灵光一闪]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304570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