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者探访“俄罗斯特产商店”的热点新闻,VIP农商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如下解读与看法。
记者探访“俄罗斯特产商店”热点解读
据农商网于2024年12月10日 18时34分44秒发现,记者探访“俄罗斯特产商店”热点,走在街头,“喀秋莎站在金色的田野”“莫斯科!莫斯科!”的音乐声显得格外突出,这个冬天突然爆发的不是别的,而是在城市大街小巷,遍地开花的俄罗斯商超店。
全国各地的俄罗斯商超顾客都络绎不绝。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部分俄罗斯商超店的工作人员介绍,类似的销售终端,在全国各地已经遍地开花,在重庆地区已经超过二三十家,每天的顾客都络绎不绝。可是,封面新闻记者在走访重庆主城的多家俄罗斯商超店后发现,虽然打着“源头商品直供”的旗号,实际售卖的商品里有一部分却是实实在在的“中国造”。
如出一辙的“俄式”包装
部分进口商品实为国产货
蓝色为主,辅以红白线条,门口还安放了一个憨态可掬的玩偶熊。墙上打着“战斗民族”“中俄互贸”“生产源头”的醒目标语,店里播放着一些耳熟能详的俄语歌曲,这就是最近突然爆火的俄罗斯商超店的统一风格。
在这些店铺里,摆放了各式各样的商品,有俄罗斯出名的大列巴、巧克力、伏特加,还有肉肠、坚果、威化饼干等。而这些商品的外包装,几乎都是浓浓的俄罗斯风。
俄罗斯商品馆售卖的羊奶粉生产商是陕西一家企业。
走进位于重庆九龙坡区杨家坪步行街一家名为“俄罗斯商品馆”的商铺,不大的店面里,总共有八个销售员在工作,店里的顾客络绎不绝。
据店内销售员介绍,他们这家店开业不久,每天生意都非常好,大部分顾客都是抱着“看新鲜稀奇”的想法进来参观打卡,自然也顺带买一些“俄罗斯特产”。
“源头商品直供”的标语,齐刷刷的俄文包装,消费者难免会认为店内的商品,都是从俄罗斯进口。
一位老年顾客就表示自己是来买进口羊奶粉的,“听说俄罗斯的乳制品非常好,想要买来试试看。”实际上,该羊奶粉的商品信息明确显示,委托商名为“俄罗斯索菲亚有限责任公司”,受委托的生产商却是“甘肃那拉陇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大垦那拉乳业有限公司”,地址分别在甘肃合水县和陕西武功县。
位于重庆九龙坡区杨家坪步行街的一家俄罗斯商品馆。
另一款名为“卢布肠风味肉肠”的商品为例,其产地也明确标注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商品条形码首两位“69”显示其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产品。
类似上述的商品在商超店内并不少见,记者通过观察发现,肉肠、面包、奶制品这几大类商品,它们的生产厂商基本都是在国内,与“俄罗斯进口”并不沾边。
还有部分商品,条形码首两位印着“46”“481”,经过查询,“46”代表俄罗斯,“481”代表白俄罗斯。虽然这些商品信息显示,它们由中国企业做进口代理,进入国内销售渠道,但其原产地的信息,并没有详细标注出来。
打着俄罗斯进口的旗号,卖的却是中国货的行为,是否构成了消费欺诈?封面新闻记者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询问。九龙坡区杨家坪市场监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目前对具体情况还不太了解,建议拨打12315进行举报,由执法人员到具体商家进行调查。
“如果是从俄罗斯进口的产品,那么商家需要提供报关单和相关的证据,如果不是进口商品打着进口商品的旗号,我们会按照法律法规对商家进行处理,予以相应的处罚。”该工作人员说。
留学生:好多商品在俄罗斯都没听说过
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一位在俄罗斯留学四年的沈女士,她表示,完全没想到在国内竟然出现了这么多俄罗斯商超店,也很惊讶国人对俄罗斯商品的追捧。
货架上摆放着的肉肠基本都是中国制造。
记者向沈女士提供了一些在俄罗斯商超店售卖的商品图,她表示,这些商品品牌在俄罗斯从未见过或者听说过。她以奶制品举例说,“俄罗斯的奶制品是非常发达的,但是当地人一般只喝新鲜牛奶,几乎是不吃奶粉的。所以国内俄罗斯商超店售卖的俄罗斯羊奶粉、牛奶粉,甚至还有驼奶粉,就有点过分了。另外,香肠此类商品出口是非常麻烦的,像国内售卖的那些俄罗斯香肠,大部分在俄罗斯也没见到售卖。”
所以,沈女士觉得国内商家打出“俄罗斯源头直供商品”的旗号,可信度并不高。她还提醒国内消费者,是不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商品,要认真鉴别。“毕竟是吃到人肚子里的东西,一定要重视起来。”
知情人士:贴牌俄罗斯,出口再进口
一位从事俄罗斯跨境贸易的知情人士表示:“国内所谓的俄罗斯进口食品大都是贴牌,国内加工生产的,或者就是中国厂家做个俄文包装再卖给中国人。俄罗斯生产的食品,基本不会出口,少部分也只是一些边境口岸城市能买到。”
还有一位乳制品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厂家有一个“神奇的操作”:奶粉出口再进口,在俄罗斯“过一道水”,回来委托本土工厂生产,就摇身一变成“进口奶粉”,迎合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推崇。但这种做法从产品生产和标识方面,是没有法律法规上的问题。
不过,据他了解,目前中国市场出现的很多俄罗斯品牌,在俄罗斯国内都没有,其实就是穿了一身“俄罗斯马甲”的国产货,向中国消费者进行售卖。
(封面新闻)
网友看法
1、网友玩的就是心跳:工商质检部门知道不?
2、网友阳光47594089:各地的市场监管部门不知道一天到晚干什么去了
3、网友灯烛微火:这种情况不能只依靠记者来打假。[捂脸]
4、网友退休的牛:这个才是该严查严打,坏了俄罗斯形象,害了被骗消费者!
5、网友自若面条vt:诚信经营早已消失殆尽[刀][刀]互相欺骗互相伤害[刀][刀]监管部门拿着纳税人的血汗钱⚽️事不做
6、网友智慧雪碧gV:监管部门怎么视而不见?
7、网友勇者清泉Hz:我国最典型的就是犯罪的成本太低,如果造假抓住罚他个倾家荡产,在狱中永不出来,并家人也要罚,你看他还敢不敢
8、网友连继:商标上注明的很清楚,俄罗斯风味。
9、网友气质男人z:没有人管理的后果、假货泛滥[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10、网友博学多才的小鱼qL:最不作为部门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11、网友灵敏天空Iq:俄罗斯是挺冤枉的
12、网友xbsmh:是俄罗斯风味商品[捂脸][捂脸][捂脸][捂脸],产地都国内的
13、网友香浓咖啡:看过一位俄罗斯人说的,俄罗斯的轻工业非常落后,产量低,又怎么会出口呢。
14、网友西域傲狼: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什么时候中国的食品安全能向俄罗斯看齐啊?
15、网友非凡晚风np:这个才是该严查严打,坏了俄罗斯形象,害了被骗消费者!
16、网友有趣的橙子Eb:买到假贷能不能申请赔偿,
17、网友漫步山水间的家:青睐俄罗斯食品,源于对“安全”质量上的信任,如果这信任透支了,早晚会把这“品牌”搞砸了,如果保证质量,讲诚信,打出像“胖东来”一样的品牌信任,口碑,何必搞这些“贴牌俄罗斯,出口再进口”的臊操作呢[打脸]?欺诈销售呢?[打脸],被消费者识破“伎俩”之时,就是冷清破产日
18、网友幸福若美:和新疆特产,产地在揭阳一样的[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19、网友新热趣闻:抓到应该咋处罚?还是判刑?[捂脸][捂脸]
20、网友无拘无束的篮球:没有人管理的后果、假货泛滥[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