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年间宠臣吕震简介

明朝永乐年间宠臣吕震简介,人物生平洪武十九年(1386年),吕震以乡举进入太学。…

  明朝永乐年间宠臣吕震简介,人物生平洪武十九年(1386年),吕震以乡举进入太学。下面农商网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关于明朝永乐年间宠臣吕震简介的那些事。

明朝永乐年间宠臣吕震简介

明朝永乐年间宠臣吕震简介

  吕震(1365—1426年)字克声,陕西临潼人。

  洪武年间以乡举进入太学,燕王朱棣起兵时直接投降,成为朱棣的宠臣,官至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

  记性很好,上朝奏事从不备份,但为人阴险,多名大臣因此而冤死。

  宣德元年(1426年),吕震大醉后死去。

明朝永乐年间宠臣吕震简介

  洪武十九年(1386年),吕震以乡举进入太学。

  当时朱元璋命太学生出去检查各郡县的土地肥瘠情况,以均摊贡赋。

  吕震受命前往两浙,回来汇报时很合皇上心意,被升为山东按察司试佥事,后召入京任户部主事,再升为北平按察司佥事。

  永乐年间(1403年-?),燕王朱棣起兵时,吕震向朱棣投降,受命侍奉王世子居守。

  朱棣攻下京师后,升任为真定知府,又入京任大理寺少卿。

  永乐三年(1405年),吕震升任为刑部尚书。

  六年(1408年),改任礼部尚书。

  皇太子监国时,吕震的女婿主事张鹤朝见时失仪,太子看在吕震的份上宽宥了他。

  朱棣知道后很愤怒,将吕震和蹇义投进锦衣卫监狱,但不久之后,就给他们复职。

  吕震曾三次奉命省亲,其中两次正值关中闹饥荒,吕震令有关官员出粟赈济,回来后才上报朱棣。

  但他没有学术,任礼官却不知大体。

  曹县进献驺虞,榜葛剌国、麻林国(今肯尼亚马林迪)进贡麒麟,吕震请祝贺。

  朱棣说:天下治安,没有麒麟又有何损?贵州布政使蒋廷瓒说:皇上北征班师,诏书传到思南大岩山时,山迥传出三声万岁。

  朱棣说:山谷之声,空虚相应,依理或有可能。

  吕震身为国家大臣,不能辨别是非,还想借机献媚,这岂是君子事君之道?郎中周讷请求封禅,吕震极力赞成,皇上责备他荒谬。

  吕震虽然屡次当面受到斥责,但终不能改。

  金水河、太淮池结冰,结出楼阁龙凤花卉的形状,皇上召群臣去观看,吕震因请祝贺,朱棣不许。

  而隆平侯张信上奏太和山出现五色云,侍郎胡濙荧画瑞光榔梅灵芝献上,听说吕震还率群臣先后上表祝贺。

  朱棣最初巡视北京时,命吕震确定太子留守事宜。

  吕震请常事便听任太子处理,章奏则分贮于南京六科,等圣上回来后再一齐上奏。

  回报说可行。

  永乐十一年(1413年)、十四年(1416年),吕震再请照前例办。

  永乐十七年(1419年),朱棣在北京,因事索要章奏,侍臣说留在南京了。

  皇上忘了吕震先前的请求,说道:章奏应该送达行在所,难道是礼部另有所议吗?便问吕震,吕震害怕得罪,说:没有,奏章应当送达行在所。

  朱棣再三询问,吕震仍这么说。

  朱棣于是以擅留奏章之罪,杀右给事中李能。

  众人知道李能冤枉,但因害怕吕震都不敢说。

  尹昌隆之祸,也是吕震制造的。

  夏原吉、方宾因说北征军饷短缺而得罪,皇上以吕震兼领户部和兵部事务。

  吕震也自危。

  朱棣令十名官校跟着吕震,说:如果吕震自尽,你们十人都得死。

  

  吕震每次奏事,别的尚书都手拿副本,又与左右侍郎轮番上奏。

  吕震身兼三部之任,奏章更多,但他都是自己口授奏章,不用侍郎参予。

  情状复杂,千头万绪,他都背诵如流,不曾有误。

  他曾扈从朱棣北狩,朱棣见有石碑立在沙碛中,率群臣去读碑文。

  过了一年,朱棣与文臣谈及该石碑,诏令礼部派官去录回碑文。

  吕震说不用派,请备好笔纸在皇上面前写出来。

  朱棣暗中派人去拓回碑文校对,竟无一字脱误。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去世,遗诏说二十七日后便脱去丧服。

  到期时,吕震建议群臣都换上乌纱帽和黑角带。

  近臣说:"仁孝皇后去世时,脱去丧服后,太宗是改换素冠和布腰带。

  吕震勃然变色,诋毁他反对自己的意见。

  明仁宗朱高炽不用吕震的建议,改换素冠和布腰带。

  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命吕震兼任太子少师,不久进升为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

  朱高炽分遣群臣祭祀五岳和镇海渎,以及先代帝王陵墓。

  吕震请祭祀周代文、武、成、康四王,顺便回家探母,私下把妻子的丧柩和香帛同载在一辆车上。

  宣德元年(1426年),吕震祭祀太庙时设斋,在西番僧人住处饮酒,大醉而归,当晚死去

  以上就是明朝永乐年间宠臣吕震简介的全文内容,更多的最新资讯尽在农商网首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304570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