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颜宁为何离美挂帅深圳医科院

11月1日上午,在“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拥有百万粉丝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回国挂帅深圳医学科学院。…

11月1日上午,在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拥有百万粉丝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回国挂帅深圳医学科学院。

这是次毫无征兆的发布。

直播视频中,颜宁身着一件玫红色衬衣,还是很多人印象中的样子,干练俏皮、热情明亮,在台上讲述自己的新梦想。

深圳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于是,我麻溜儿地向普林斯顿大学递交了辞职申请。颜宁一如往常地直言,在不久的将来,我就会全职回国,协助深圳创建一所集科研、转化、学生培养、经费资助等若干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

颜宁表达明确,消息快速发酵,原想低调的双方已不可能,颜宁回国的词条,一天内迅速爆国内医疗圈、科学圈,挂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对颜宁来说,这是新开始,想要在深圳产出原创科研突破,更希望在10年、20年之后,在世界生物医药的版图上,当大家说起生物医药的大湾区,首先想到的就是东半球的这里;

而对深圳来说,这是新尝试,它将成立国内首个市一级的医学科学院,史无前例。

此前,国内除了两个国家级的医学科学院,其余都是省级。而且这个新秀还打破常规,将不定编制,不定级别,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

常规之外的牵手,让不少人不仅感到,颜宁和深圳有点双向奔赴的意味——一个特立独行的科学家,一个敢为人先的城市,去做一件新事情。

噱头很足,而且双方气质相符,真有可能擦出火花。一位医疗圈的资深人士表达期待。

同在深圳,华大集团CEO尹烨也向八点健闻表示,肯定是个好事情。

当然,在前无古人的背面,是很多具体问题。比如,不挂靠在医疗机构、医学院校的医学科学院,能做多少事?科研经费如何解决?如何实现技术转化?引进颜宁,也是深圳医学高地建设挖人的一部分吗?

我们不得不回到颜宁,回到深圳,去了解双方,以此去理解这场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合作,将何以致远,何以在生物医学产业里发挥巨大的能量?

归去来兮

施一公教授的得意门生,30岁的清华正教授,中国科学之星,普林斯顿大学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的身上从不缺少标签和头衔,如今,她又多了一个新身份———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

宣布消息时,归去来兮这四个大字打在颜宁身后的大屏上。

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被她称为挚爱终生的两个地方,这两地间的来去踪影,既勾勒出了颜宁学术生涯最重要的肌理,也展露出她性格中潇洒果断的一面。

1996年,18岁的颜宁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习,临近毕业的关键节点,她用一封自荐信,把自己送进了位于以结构分子知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的实验室,也是在那里,她找到了做科研的宁静。

2007年,在普林斯顿完成博士后训练后,颜宁30岁入职清华大学医学院,成为清华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入职前,她就已因出色的科研成果获得《科学》杂志评选的青年科学家奖(北美地区)。

对于这位瞩目的新星,清华回馈了她充足的科研资金与顶尖的实验室设施。2014年,她率领团队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2015年进一步获得了具备更多构象的GLUT3结合底物和抑制剂的超高分辨率结构。

2017年,在清华任教十年后,颜宁再度选择离开,去往普林斯顿,成为该校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也是在这一年,颜宁迎来了自己的学术高峰。她带领团队一举获得了两个钠通道的结构,其结构不仅为学术界所关注,也是一众国际大制药公司研究的重要靶点,作为一名科学家,她一时风光无两。

抛开天赋与机遇,颜宁的过往中,仍透露出一份让人瞩目的敏锐与果敢。

如今,颜宁再次做出一个引爆学术界乃至全民舆论的决定,以全职身份参与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创办,由此,她也结束了自己在清华与普林斯顿间近乎四分之一个世纪的震荡,开启人生中第三个梦想的追寻。

在1日的演讲中,深圳医学科学院(Shenzhen Medical Academy of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的英文名中,包含着转化的字眼。颜宁表示,自己希望在新尝试中,探索科研成果转化的合理机制。

结构生物学是基础研究,但是它与药和医密不可分。颜宁试图用这句话连接她的过去和未来。

而之所以特立独行,更多出于颜宁不像科学家的那一面。

相较科学家的刻板印象,颜宁是个跨界网红科学家。在微博上,有116万粉丝,也毫不低调地自称娱乐博主科普博主。她热衷分享生活日常和影视娱乐,偶尔回归科普博主,分享一些生物专业视频,呈现一名常春藤名校教师的实验室日常。

在美国生物圈里,无论是颜宁的到来还是离开,讨论并不算多,反倒是中文环境里的关注度要热烈些。

还有一个身份,在于她是女性,女科学家。

八年前,颜宁撰文发问:女科学家去哪儿了?她曾大胆直言,在科研领域,长期存在性别事业曲线的剪刀型分布现象,科研地位越资深,女性比例越低。

在微博上,颜宁账号的个人简介是自由自在,理想中的人生状态,是可以自由自在,不知疲倦。做科研也是如此,科研本身就是一场游戏,让我越做越开心。

这个恣意生长的科学家,与这个自由包容的深圳,像有某种志趣共振的默契,如同宿命的演绎,在一个新的起点相遇。

不差钱引凤不止,深圳的生物产业梦

栽好梧桐树,凤凰自然来。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是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在深圳发布官方推送中,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对生物医药产业建设的期待,希望将其打造成新的城市经济增长极。

还有人将美国东海岸的波士顿与深圳对比,将国内最具硅谷气质的城市称号给了深圳——以敢于创新而著称。

颜宁挂帅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就坐落在所在的坪山区,那是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

更重要的是,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坪山区已聚集生物医药相关企业近千家,数量约占全市的四分之一,生物产业总产值在200亿元以上,国际龙头、本土领军、还有一众小型创新企业,都在酝酿下一个生物药品种的诞生。

中国医药行业正在逐渐转变到产业,人们看到了产品化的回报,也更愿意转向基础研究的突破。这个行业极速发展和回归本初的过程。

一位美国生物学博士向八点健闻谈到,国内近几年生物医药行业明显加速,首先加速的是研究方面,越来越多的好文章发表,也说明高校研究机构的水平在提高,从国外引进了很多人,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

完备的医药产业链,密集先进的实验室,已经铺垫了筑巢引凤的第一步。

而在研发的后端,对更重要的如何进行临床转化和落地的问题,深圳早在这几年,也给以公立医院为主的医疗服务业吸纳了一批人才。这些年,也给出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有的满足待遇,如果是人才引进,年薪70万元上下;如果是学科带头人,至少是年薪百万元起步。

有的给予平台,为了挖一个呼吸病顶级专家团队的带头人,投入了一个亿用于建团队、搭平台,让领军人物能大展身手。

有的搭建生活,市里给了很大支持,房租、安家费、科研经费、编制上的倾斜,包括子女教育,配偶就业都协助解决。

2014年9月,深圳市政府提出的持续6年的医疗卫生三名工程,计划在未来6年投入 1000 亿元建设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通过与国内外著名高校或医疗机构合作办医,打着对方的招牌吸引更多人才。

如今,引凤的动作,从医疗服务前移到了基础研究。

深圳重金求才的大招背后,离不开深圳市政府的功劳,作为改革先锋、经济特区,深圳不差钱。

筑巢引凤这种深圳吸引高端人才的打开方式颇有成效。2014 年,深圳市医疗卫生国家级领军人才仅 7 名,无一名院士;而自 2014 年启动后,根据深圳市卫健委官网显示,三名工程已经引进了高层次医学团队197个。

一位深圳的主任医师透露,他们医院从西南地区挖来一位学科带头人。在他看来,年薪是无法吸引的,关键是靠医院所提供的支撑资源,能帮助这位带头人冲院士。

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也说,对于属于世界顶级的生物科学家,看重的不一定是个人待遇,而是一个平台,相应的科研条件和设施。

另一位业内人士称,平台优秀,甚至还能帮助人才冲刺诺贝尔奖。

而基础研究对于促进临床、推动医学进步、科研转化,又是至关重要的。

基础研究是漫长的,先有研究,再出产品,中间过程可能需要三五十年。而转化就是快速出产品,是短平快的,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但只有基础研究才会推动医学的进步。庄一强评价。

待时间的考验

这场看似一拍即合的牵手,实则酝酿良久。

早在2021年3月,深圳市政府就发布了《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但边建设,边运行的深圳医科院,院长人选一直没有落定。

兜兜转转一年半,才终于迎来了颜宁这块金字招牌。

而对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视,也在新冠疫情发生后的这几年,发生着变化——医学院校和医学研究机构开始承受更大的期待了。

在国内,冠以医学科学院的医学研究机构不少,其中最出名也是规格最高的两家,分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此外,一些省份还有省级医学科学院或类似名称的机构。这些医科院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挂靠在所属省份的大医院,亦有一部分选择跟医学院校合办。

但其能力有多强?一位熟悉医学研究的专家认为,从科研实力上看,不少挂靠于大医院的医科院,大多存在感弱,研究上也基本以院内项目为主,研究经费仅面向院内人员。

这意味着,除了两个国家级的医科院,其他的医科院多少有些难承其重。不仅规模不大,级别也不高,在医学研究的国际领域更是缺乏知名度。

在此背景下,深圳医科院就显得尤为特殊——尤其在深圳所属的广东省,已经存在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的前提下。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但是深圳做出这个突破性的决定,其实在数年前曾得到过顶层授意。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求深圳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

2021年3月,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下称《方案》)。《方案》里的新机制几乎颠覆了所有事业单位的老规矩——不定编制、不定级别,自主设岗,遵循理事会治理、学术自治原则,学术委员会是院内最高学术机构,尊重科研人才的稀缺性,实行市场化薪酬、社会化用人,有点像企业化运作。

一位医疗行业的资深研究人员向八点健闻表示,不设编制就很难确定政府拨款的经费数目,而且也意味着院长需要对全院承担更大的责任,包括人事任命、人才招聘、收入分配等。所以选择一位合适的院长,对深圳医科院来说可谓至关重要。

除了做法上的创新,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梦想更大。

在深圳官方的话语中,曾多次提到了深圳医科院要对标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全球领先的医学科学院。

八点健闻注意到,曾在2020年底,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在招募全球人才时也提到过对标NIH。截至目前,深圳医科院和中国医科院可能是唯二用过这种比喻的医学科研机构。

NIH作为美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其全球知名度有相当一部分得益于其开放型的资助机制。NIH在2018财年的373亿美元预算中,约有81%用于院外项目,资助遍布世界各地的3000所大学、医学院和研究机构。

我国的绝大部分医科院上级单位都是属地卫健委或所在大学,资金支持相对有限。但是深圳医科院的设立单位是富庶的深圳市政府,这或许是深圳医科院能够提出资助院外项目的底气。

深圳市卫健委也在一篇推文中表示,深圳医科院将仿效NIH,同时设立院内、院外项目。院外项目通过招标制悬赏制赛马制等多种方式,向全球开放,资助院外机构或学者,开展研究或实施跨领域间的合作研究。

但医学研究的投入从来都是无底洞。

上述熟悉医学研究的专家直言,NIH每年有几百亿美元的科研经费投入,深圳医科院是否拿出对等的科研经费仍是个未知数,持续性如何,这都有待时间的考验。

(文章封面图来源网络)

严雨程、陈鑫、李琳丨撰稿

李琳丨责编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看法

1、网友穿越2029:颜值和才华并存的科学家

2、网友温柔清风16:全职回国啥意思,懂得网友帮忙科普下

3、网友JOJO1020:吉利icon,颜值和才华并存的科学家,全职回国啥意思,懂得网友帮忙科普下,那个做实事专心科研的像她这样反复横跳,过几年不会又出去了吧?,我有个同事孩子在一所985学生物科学,毕业后进了一家武汉的生物科学实验室月薪6000多,没项目、没资金、没希望,只能熬资历 。18年去的美国,待遇、氛围、重视程度真的不一样。国家有国家的政策跟国情,自己有...全文

4、网友桦妈123:祖国强大,人才回流[赞]

5、网友东风巨浪长城:那个做实事专心科研的像她这样反复横跳,过几年不会又出去了吧?

6、网友悠闲奶酪Uq:[赞][赞][赞][赞]但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颜宁的人生安全。也许是多虑了吧。

7、网友九儿3319:和她的导师施一公一样满满的家国情怀!敬之!

8、网友滇中蜗牛:给深圳点赞给颜宁点赞[赞]

9、网友春天35487:希望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回家。

10、网友随风飘71354573:希望国家能做到公平公正!不要让有才能的科学家寒心!做科研评的是本事,而不是资历

11、网友曾经的拚命三郎:归去来兮,全职回国,参与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创办,开启人生中第三个梦想的追寻,为颜值和才华并存的科学家颜宁点赞![赞][赞][赞]

12、网友静心的品茶:全职回国啥意思,懂得网友帮忙科普下

13、网友思考De木偶:我有个同事孩子在一所985学生物科学,毕业后进了一家武汉的生物科学实验室月薪6000多,没项目、没资金、没希望,只能熬资历 。18年去的美国,待遇、氛围、重视程度真的不一样。国家有国家的政策跟国情,自己有自己的难处跟雄心壮志,只是希望这些出去的学子,能在有所成之后想想自己的祖国。

14、网友Eric来说说:有些网友说人家回国捞金,人家缺钱缺奖?普林斯顿学校听说颜宁走,涨三分之一薪水,人家还是要回国,不要说所有人回国就是捞钱,摆正包容的心态,中国缺这样的科学家,不要不承认人家的优秀!人家能回来,高层也是努力了不少!中国要发展,科技当头!

15、网友耄耋不厌:深圳条条框框少,能给颜宁提供自由自在的科研空间,让她自由呼吸,自在工作[赞]

16、网友天涯共此日:颜宁讲她的心路历程:第一阶段吸呐-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第二阶段证明-努力工作证明自己;第三阶段输出-把所学传递、帮助、扶持更多的人。她现在进入了第三阶段。 支持她,我们寄于希望并试目以待

17、网友三九志士1:归去来兮,老友仍在。祖国是科学家们大显身手的地方。

18、网友平头哥以德报怨667788:我家乡最美最伟大的科学家。

19、网友漁44:科学家回归,助力国家经济建设,了不起![赞][赞][赞]

20、网友淡眸青妆:希望国家能做到公平公正!不要让有才能的科学家寒心!做科研评的是本事,而不是资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304570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