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特斯拉失控事故频发#\u0002#汽车朋友圈#\u0002
油门开度100%,4次按下P档,无刹车动作,这是特斯拉官方调取的潮州特斯拉事故中的车辆数据,直到车辆撞停都没有任何刹车动作的一起车祸,造成了多人死伤,沉寂了近一年的特斯拉刹车门问题以一起新的悲剧,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
事情发展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调查结果,这一次的事件已经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了,相关部门以及事故相关方都会相当重视,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这次事故对于特斯拉以及中国市场可能都会更深远的影响。

撞了人也不停不下来?车说得不算
中国目前在售的特斯拉车型,依然是有毫米波和超声波雷达的,并不是依赖纯视觉的,但是辅助驾驶感知更多依据的还是视觉信息。开过或者坐过特斯拉的朋友们应该注意过,在特斯拉的中控显示屏上,会实时显示车辆周围的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甚至桩桶,虽然仅靠8个130万低像素的摄像头,但特斯拉也能完整地显示周围的移动物体,这台特斯拉Model Y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一定也会侦测到那些要发生碰撞的人或者物体,那么为什么还会完全不顾地撞上去呢?

即便是有特斯拉的Autopilot,还有AEB系统,也很难挽救这场悲剧,目前的辅助驾驶已经跨进了人机共驾这一阶段,但人的刹车动作可以把车辆自身的所有决策权全都夺过来,当然踩油门也可以……绝大部分车辆的AEB系统在司机踩油门的情况下,都是默认不介入的,而特斯拉也是如此,所有只要司机深踩下油门踏板,车辆的主动安全系统就不再介入了,完全任由司机发挥了,这起事故就这么不可避免了。

比FSD还便宜的纯视觉方案来了,能解决老问题?
特斯拉在今年取消了全部的所有雷达传感器,完全依赖纯视觉的辅助驾驶,而幽灵刹车、异常加速、刹不住车这些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北美地区相关部门加强了对于特斯拉FSD的调查力度,已经有多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特斯拉的FSD有漏洞。

而特斯拉也在最近升级了自己最新的FSD纯视觉系统,通过占用网络把2D平面视觉,变为把车辆自己置身于3D世界之中,至于特斯拉在3D世界中,能否克服掉之前的这些问题,目前数据量还不够,难以下结论,但纯视觉方案向着3D视角的过渡,是目前的一种比较热门的技术路径,而为了克服纯视觉方案中,黑暗环境这一重大难题,其他企业也给出了新的思路。

TriEye作为以色列的一家短波红外传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它也在研发更低成本的3D视觉解决方案。近期TriEye推出了SEDAR平台,TriEye的SEDAR平台技术能够为自动驾驶系统,实时生成高清的热成像数据和深度图,TriEye公司CEO表示这一技术与激光雷达相比,成本可以降低10倍以上。

TriEye在短短四年内总共募集了9600万美元,SEDAR平台采用了短波红外的技术实现2D成像和3D深度确定传感,实时生成高清的热成像数据和深度图,新平台可以让搭载这一系统的车辆或者其他智能化设备,在任何光线环境下都能看清物体。

红外线2D+纯视觉3D,还不够?
作为一种纯视觉方案,首先在传感器硬件方面,TriEye已经可以把成本压低了,特别是与激光雷达相比,单个车规级激光雷达的成本依然很难压低到1000元以内,华为的96线半固态激光雷达的成本还在200美元左右,超过1400元人民币,而向图达通、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还要在近万元左右,而就像特斯拉的穿视觉摄像头加一起,成本也就500元上下,对于自己就是红外摄像头供应商的TriEye来说,成本估计会更低,比激光雷达成本低十倍完全有可能。
另外,目前我们能数得出数的纯视觉方案,特别是量产装车的就2种:一个是特斯拉全掉全部雷达以后的FSD;还有一个就是搭载在极氪001和极氪009上的,基于Mobileye Q5h芯片打造的Super Vision架构,Mobileye的SFM算法,通过多个摄像头的交叉三角测量生成 3D 画面,再对物体进行识别。

而且只有特斯拉的FSD是在美国一些地方已经开放了,而Mobileye的还在不断地OTA中,进度很缓慢。相比于这两种纯视觉方案,TriEye SEDAR平台的方案比起它们又多了一层冗余,就是红外系统带来的感知冗余,但这一层冗余又是相当重要的。
之前纯视觉方案被大家诟病最多的地方在于黑暗环境,还有剧烈的明暗变化的环境下,比如进出隧道、被阳光直射等等,视觉感知非常类似于人眼的观察习惯,明暗变化让人眼花,摄像头也会眼花,人类视觉在黑暗环境下感知能力会大大减弱,而摄像头也一样,所以大家才会用雷达传感器来进行冗余,而红外传感器对车辆、车道等物体也可实现精准建模,特别是在高动态范围、雨天、雾天、暗光及沙尘暴等多种场景下,红外传感器有优势明显。

这也就是为什么曾经的D级豪华车会配备军用级的红外夜视摄像头,那这么好的感知硬件为什么之前很少有人用它开发自动驾驶呢?为什么是D级豪华车才有夜视系统?因为它贵啊,之前单个红外探测器的售价在200美元左右,与激光雷达相当。而且芯片制造和封装是红外探测器生产的核心,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将直接影响着产品性能,只有很少的企业有掌握阵列规模、像元尺寸及噪声等效温差的技术,而TriEye这家企业起家就是做这个的,这一点就让其他企业没了脾气。TriEye SEDAR的探测距离可以达到200米,通过红外2D视角+3D视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动驾驶的感知能力。

总结:
那么这种红外2D+3D视角的纯视觉方案,能否克服目前自动驾驶的一些老问题呢?静态物体识别就是个老大难问题,特斯拉的占用网络2D变3D就是朝着静态物体这块硬骨头来的,而本来就有3D视角,再配合上红外感知,TriEye SEDAR的技术应该也会对于静态物体的识别起到双重冗余的作用。
至于算法方面,工程师说TriEye SEDAR系统可与现有的ISP和AI算法直接进行集成适配,对于物体的识别分类可以用现有的数据库,这方面就要看量产的实际效果了,能不能认得清东西,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如今,比特斯拉FSD还便宜的纯视觉方案已经出现了,虽然冗余度更高,但它的实践几乎还是0,就看谁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网友看法
1、网友江苏嬉游花丛第三季几:特斯拉老是出问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国人买,买国产的不行吗?
2、网友舞动人生ABC:看来有必要专业技术部门,对特斯拉频繁事故作彻底鉴别。
3、网友OPTISYM:好像看到好几次特斯拉出严重事故了,回回都是驾驶员说刹车失灵
4、网友旷世奇缘浮云:为什么电车卖了这么多只有特斯拉有刹车门事件。
5、网友寂寞行者:人的刹车动作可以把车辆自身的所有决策权全都夺过来,当然踩油门也可以……这是完全理想化的状态,车控软件不会有任何bug的情况,但无法排除软件bug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人机大战,结果就是人机两败俱伤
6、网友一心一意艺术家n:为什么别的电车不会刹车失灵,不会把油门当刹车呢,难道那些分不清刹车和油门的人都去买特斯拉了?而且人踩错,车子的主动刹车也应该强制减速,
7、网友飞马渡长江:如果刹车没问题,司机拉手刹做什么?
8、网友马古凸:油门开度100%是什么意思?
9、网友用户8778705739500王:场悲剧,目前的辅助驾驶已经跨进了人机共驾这一阶段,但人的刹车动作可以把车辆自身的所有决策权全都夺过来,当然踩油门也可以……绝大部分车辆的AEB系统在司机踩油门的情况下,都是默认不介入的,而特斯拉也是如此,所有只要司机深踩下油门踏板,车辆的主动安全系统就不再介入了,完全任由司机发挥了,这起事故就这么不可避免了。(你这目前就如此定论过早了吧?说了个云五云六的)
10、网友优美喜鹊zo:反正还是有非常多不怕死的买特斯拉,除非亲自出事故了才后悔买错了[骷髅][骷髅][骷髅]
11、网友ilean:马斯克好算计啊,因为就算公开数据库,严加监管,这事儿还是能无限扯皮。
12、网友韵恒玉器:这么多同样的事故说明控制系统有问题,在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
13、网友避风港6766:这种电车你要就别做自动驾驶,你要做自动驾驶就必须有有效识别道路状况及自限速措施,你在城市路上还能开起来120迈以上,且不说超速违规吧,没有自动限速措施,你就是无视生命
14、网友逍遥遐客:P挡都动了四次,难道还不知踩刹车?!我有点信车主的。
15、网友三和观点:如果刹车电子信号要通过中央芯片再反馈给刹车助力控制器,那么一定不能完全排除人机大战的可能。这个只有像油车一样,刹车信号不通过中央芯片,直接给刹车助力控制器,才完全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刹车助力失灵,硬刹车虽然效果不好,但好歹会慢慢减速停车。信号经过车载电脑芯片,就怕产生误读BUG,如果将刹车信号误读成加速信号,那就是越踩刹车越加速,而其后台数据还表现为驾驶员没有踩刹车、踩的是加速踏板,毕竟我们的手机、电脑出现死机是常见的!
16、网友心安之处系吾乡:不能指望汽车软件可以替代手脚,开车的主动权必须掌握在人工操作上。电车一定要有手动优先级切换操作的功能。
17、网友吴信号丶:就当事司机的处理操作真的很难相信是人的问题,希望特斯拉可以给出合理解释
18、网友小柯vc:用了8个摄像头,为啥不用9个,为刹车、油门准备一个,对吧
19、网友冰山上的雄鹰:为啥关键的刹车位子不装一个。这只简单的一个操作就能自证清白,为什么不敢?
20、网友帆61399052:刹车失灵!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