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冰上训练场馆利用什么能提供电力?北京冬奥会冰上训练场馆利用太阳能提供电力。关于北京冬奥会冰上项目场馆建设以及北京冬奥会冰上项目场馆建设,北京冬奥会冰上项目场馆,北京冬奥会场馆采用什么制冰,北京冬奥会使用的训练场馆有,北京2022冬奥会标志性场馆采用什么制冰等问题,下面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冬奥会比赛项目有什么
北京2022年冬奥会比赛项目共有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
北京2022年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滑雪、滑冰、冰球、冰壶、雪车、雪橇、冬季两项)、15个分项(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雪车、钢架雪车、雪橇、冬季两项)和109个小项。
其中,女子单人雪车、单板滑雪障碍追逐混合团体、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台、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跳台滑雪混合团体、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为7个新增小项。
北京冬奥会赛区
北京冬奥运会主要分为三个赛区,分别是北京赛区、张家口赛区和延庆赛区,而主体育场在鸟巢,开闭幕式也在鸟巢举行。
1、北京赛区
举办的场地有冰丝带,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举办速滑比赛。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钢滑雪大跳台是单板大跳台运动(Big Air)在全球的第一座永久跳台,也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
冰立方,成为冰壶项目的比赛场馆这次改造也将让国家游泳中心成为双奥场馆。五棵松体育中心,是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赛事通用型场馆。国家体育馆,将在冬季奥运会期间承办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比赛。
2、张家口赛区
有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北欧两项、冬季两项、自由式滑雪等比赛项目。而自由式滑包括空中技巧、雪上技巧、障碍追逐、U型场地技巧、坡面障碍技巧等。
3、延庆赛区
有高山滑雪、舵雪橇、无舵雪橇、俯式冰橇等比赛项目。
总得来说,2022年北京冬奥运会开幕时间为2月4日晚上七点半开始,一共举行十六天,结束时间为2月20日。而举办地点主要在北京城区,但延庆和张家口分别都设有比赛场地。
北京冬奥会冰上训练场馆利用什么能提供电力
北京冬奥会冰上训练场馆利用太阳能提供电力。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统称为绿电,指的是通过零二氧化碳排放或趋近于零的二氧化碳排放生产过程中得到的电力,我国使用的主要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在国家速滑馆等屋顶就为太阳能光伏发电。
北京冬奥会冰上训练场馆是用什么提供电力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三大赛区的16个场馆将全部使用“绿电”,这也是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绿电一般指的是通过零二氧化碳排放或者是趋近于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过程得到的电力。
一般来说,绿电主要指的是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我国的“绿电”主要包括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例如在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就在屋面上安装了600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能保证冰上运动中心的部分用电需求。
而在我国的国家速滑馆,屋顶设计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其总铺设面积达到了3000平方米的光伏板,可以为场馆提供清洁能源,且在山地新闻中心,还建设有“绿色屋顶”,用64个采光天窗定制了256块异形光伏板,年发电量能达到14千万时。
北京冬奥会有哪些低碳设计
1、利用旧场馆
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是北京冬奥会重要的避免温室气体排放措施。
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国家体育场等奥运场馆创造性地通过“水冰转换”“陆冰转换”成为北京冬奥会冰上场馆。
根据初步计算,5个场馆改造工程产生的碳排放相比重新建设场馆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2、空气源热泵
采用智能造雪,控制最大出雪量,北京冬奥会雪上场馆提高造雪能源利用率,相对于传统造雪,智能化造雪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精准投放,可节省水资源消耗约20%。
同时,采用移动式针对性造雪,补充不同赛区内不同区域用雪,减少用水浪费。
造雪机的核心组件采用无油压缩机,在实现高效造雪的同时,不向空气中排放油燃烧废气,最大程度减少环境污染。
3、采用新能源车辆
综合考虑三赛区、长距离、低气温、山区路、雪天地面湿滑等车辆使用环境,以安全为前提,北京冬奥会最大限度应用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减少碳排放量。
赛时将使用赛事交通服务用车4090辆,其中氢燃料车816辆、纯电动车370辆、天然气车478辆、混合动力车1807辆、传统能源车619辆。
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小客车中占比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4.9%。
4、新能源发电
作为冬奥会3个中心之一的张家口市安装了占地数百英亩的风力发电场,装机容量达1400万千瓦,可提供相当于整个新加坡的发电量。
中国政府还在山区安装了太阳能电板。
这些太阳能电板可带来700万千瓦的电力。
此外,中国修建了一座专门的发电厂,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电力,将其储存并传输到所有场馆,以此确保电力供应不会间断。
中国碳排放目标
2021年12月3日,中国工信部发布通知,正式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主要目标是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下降、能源效率稳步提升、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以及绿色制造体系日趋完善。
《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中国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为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