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水线北移意味着什么?中国降水线北移意味着如今地球陆地的水资源政在重新分布。关于中国降水线北移原因以及中国降水线北移原因,中国降水量线北移,等降水线北移,中国降水分界线全线北移,降水线北移对南方的影响等问题,下面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中国雨线北移是真的吗
中国雨线北移不是真的。
2021年,我国北方多地遭受了强降雨导致的洪涝灾害,尤其是很多地方出现了历史性降水。
应急管理部发布过《202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其中就包括:7月中下旬河南特大暴雨灾害;黄河中下游严重秋汛;7月中下旬山西暴雨洪涝灾害;8月中下旬陕西暴雨洪涝灾害。
从这也能看出,在2021年,北方多地面临严重的洪涝灾害,尤其是郑州特大降水,单日降水量甚至超过了往年一整年的降水,给当地人们带来的危害非常严重。
北方多地发生洪涝灾害,也使得“雨带北移”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认为以后河南所在的北方地区,降水量将会大增。
那事实究竟如何呢?
事实上,单一年份的降水量,并不能证明雨带北移,就好像今年冬季整体正常偏低,属于冷冬,但我们不能证明全球正在变冷。
2021年北方降水量之所以偏多,主要是因为影响我国的西太副高整体偏强偏北,导致我国主要雨带总体偏北。
其次,郑州特大降水的发生,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台风“烟花”,在当时烟花已经形成,但还未登陆,聚集了大量的水汽,而这些水汽又在西太副高的配合之下被输送到了河南,受河南西高东低地形的影响,降水集中在了郑州等地,造成郑州出现极端降水。
尽管2021年我国北方降水量异常偏多,而且国家气候中心又预测2022年时我国北方仍可能会出现暴雨洪涝,但短时间的数据变化并不足以支撑“雨带北移”的说法。
想要判断我国雨带是否北移,还要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最起码要统计几十年的数据,才能得出结论。
中国降水线北移意味着什么
中国降水线北移意味着如今地球陆地的水资源政在重新分布。
一直以来,中国的气候都是以秦岭为分界线,一侧是温润温暖,另外一侧是干旱寒凉。
中国降水线北移会使华北平原等地降水增加,使北方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中国降水线北移意味着什么
大家都知道,我国降水线一直都是以秦岭为分界线,但是近年来,降水线开始北移,并且趋势非常明显。
中国降水线北移让我国北方降雨量逐年增多,这也表明如今地球陆地的水资源正在重新分布,降雨量发生着由南到北的转变。
我国降水线的北移会使华北平原等原本降水较少的地方的降水量则更加,同时,我国华北地区也是小麦的主产区。
降水量的增加以及我国对于农业科技的投入量增大,很可能会时我国北方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但降水量较多也会使洪涝灾害更加严重。
中国降水线北移的表现
大约从2000年开始,我国主要的降水带已经从华南和长江流域想黄河和淮河流域专业,并且有逐年转移的趋势。
如今新疆的植被以一年一百五十公里的速度在狂奔;内蒙古的植物也以四十公里的速度快速恢复,黑龙江林区也出现大量的肉植阔叶树木。
网曝降雨线已经往北移动,北方会迎来暴雨常态吗?
应该不会,因为所谓的中国降水线北移,是指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北抬,虽然这条线是我国重要的气象地理分界线,但其分界的是半湿润与半干旱,或者分界的是农耕与草原,而根本不是区分南方与北方。
而且,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走向是沿大兴安岭—燕山西麓—陇西高原—念青唐古拉山脉,最终到到喜马拉雅山东南端,呈东北--西南走向,这与我国传统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的走向完全不同,两者甚至可以说是呈南北--东西交叉状。
PS: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更是我国北方与西北的分界线,因此用这条线来衡量“北方”暴雨不太贴切。
另外,此问题的提出方式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降水线北移,北方暴雨常态”,会让人误以为降水线没有北移之前,南方一直是持续暴雨。
实际上,南方降雨量虽然多于北方,但南方的暴雨也具有季节性,最高发时间段只是在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之时,其他季节更多是绵绵细雨,甚至秋冬季的南方,也会上演枯水期,最典型的像鄱阳湖冬季经常会裸露出大面积河床。
所以,此问题不攻自破,别说当前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只是轻微北抬,就算此线北抬到出国境,也不代表北方暴雨会成为常态。
从气象学角度来讲,近两年北方地区暴雨频次增多,甚至西北沙漠地区也发生暴雨,根本原因并不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北抬,而是地球整体气候变暖情况下,所导致的异常气候增多。
全球气候变暖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但其实除了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冰川加速融化以外,全球气候变暖也影响着地球正常气象系统,甚至能影响到三圈环流,也正因为如此,造成地球局部气候发生颠覆,使得异常气候频繁上演,像西北沙漠暴雨基本就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