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开凿于什么时期 卢舍那大佛是什么雕塑

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开凿于什么时期?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高宗时期。…

  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开凿于什么时期?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高宗时期。关于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开凿于什么时期以及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开凿于什么时期,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哪一时期,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坐像建于哪个朝代,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位于等问题,下面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开凿于什么时期

卢舍那大佛是什么雕塑

  “卢舍那大佛雕刻于唐高宗咸亨四年(672年),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的雕像,也是中国佛教雕塑的顶峰。

  卢舍那大佛,位于河南省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通高17.14米,梵语“卢舍那佛”即光明普照、光辉普遍之意,是源自古代日神崇拜的太阳神信仰而来。

  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2022年8月2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经过数月“大修”后真容再现。

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开凿于什么时期

  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高宗时期。

  洛阳奉先寺一共有佛像九尊,其中间主佛像是卢舍那大佛,是依据武则天的容貌仪态所雕刻的,于上元二年建好,长宽各30米,高17.14米,头高为4米,其耳朵长为1.9米,以神秘的微笑闻名于世。

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开凿于什么时期

  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窟,处于洛阳市龙门石窟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由于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

  卢舍那大佛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其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且附着一双秀目,高直的鼻梁,身着通肩式袈裟,将其佛面烘托出异常鲜明而圣洁。

  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龛,而形态各异、刻画传神的造像不仅显示出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更是成为了石雕艺术史上的奇观。

卢舍那大佛的建造背景

  盛唐是一个崇尚光明并充满光明的朝代,不以苗条纤秀为美,开明开放富强是大唐的标志,这些在卢舍那大佛身上都有所体现。

  历史记载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的“报身像”。

  武则天自起名“曌”。

  姓,不用辨。

  则:在辞海里有乃,即,只,而,若,之,那么的含义;天:在辞海里有颠,天帝,天空,依靠,精神源本的含义。

  曌,不言而喻,光照乾坤。

  而卢舍那的译意正好为“光明遍照”。

  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贞观23年(公元650年)。

  也就是唐高宗即位后的第一年。

  也许这是唐高宗为给武则天献礼而专门开凿的。

  时为昭仪,为卢舍那大佛的开凿,二十五岁的武则天一人就捐钱两万贯,这里不能说唐高宗和武则天之间没有达成一种默契。

  佛像一凿就是25年,直到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才告完工。

  这座高高的卢舍那大佛就是则天皇后的形象与仪表及容姿,大佛的头部就是武则天二十五岁时容貌的再现。

  此时的则天皇后已是五十岁的人了。

  今天看来,这卢舍那大佛大有母仪天下的威严与风度。

  可是,则天皇后却是在卢舍那大佛这座则天皇后报身像建成后近十年(公元684年)才临朝称制国。

  在这期间,则天皇后在弘道元年(公元684年)废中宗(李显)立睿宗(李旦)又废睿宗,亲理朝政,改元光宅。

  到公元690年,则天皇后直接自称圣神皇帝,国号为周。

  改元天授。

  此时的武则天除唐高祖(李渊)外,已经历了大唐四帝。

  从此成为封建社会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以千古一女帝的气魄、睿智、才华和坚毅,纳谏用贤,协助高宗,扶助中宗、睿宗和亲自治理国家50年。

  是武周皇帝开创了殿试的先河,亲自考试贡士;是武周皇帝允许九品小官和百姓自行荐举;是武周皇帝改官制,规定五品官可升入士流;是武周皇帝减赋税、轻徭役;是武周皇帝督修了《姓氏录》。

  这些都是大唐国度开明、开放,公平、公正,社会稳定繁荣向上的延续和体现。

  直到武周皇帝死后近50年唐玄宗(李隆基)后期,才出现了安史之乱,大唐盛世的光环才略显暗淡。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304570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