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冰雪活动最早见于李延寿所写的哪本书 我国冰雪活动的主题是

我国冰雪活动最早见于李延寿所写的哪本书??我国冰雪活动最早见于李延寿所写的《北史》。…

  我国冰雪活动最早见于李延寿所写的哪本书??我国冰雪活动最早见于李延寿所写的《北史》。关于我国冰雪活动最早见于李延寿所写的哪本书以及我国冰雪活动最早见于李延寿所写的哪本书,我国冰雪活动最早见于李延寿所写的哪一本书,我国利用冰雪最早记录的书籍是,被史家誉为古典冰雪的百科全书的是,中国古代冰雪运动发展史等问题,下面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我国冰雪活动最早见于李延寿所写的哪本书?

我国冰雪活动的主题是

  我国冰雪活动的主题是以“快乐冰雪相约冰城”为主题的。

  为充分展示哈尔滨市道里区独特冰雪文化和欧陆文化特色,助力哈尔滨冰雪季,加快促进道里区文旅融合与文旅产业的发展。今年,道里区依托和挖掘一湖(长岭湖)、二轴(中央大街、沿江景观带)、三站(斯大林公园、体育公园、机场车站)现有资源,打造9大主题冰雪项目,开展500场文体旅冰雪活动。为期3个月的文化艺术光影秀、哈尔滨市首家北京2022年冬奥会展馆及官方特许商品走进道里、140万平方米江上冰雪嘉年华主题乐园等冰雪项目共同助力哈尔滨冰雪季“嗨起来、旺起来”。

  千余场精彩音乐演出 尽享冰雪与音乐相伴的独特魅力

  如果说冰雪的美丽雕琢了这座城市冰情雪韵的外在美,那么音乐则流淌出这座城市内在的洋气和品质。为展示哈尔滨“音乐之城”的独特魅力,在这个“冰雪季”里,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哈尔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道里区文体旅局承办,开展“冰天雪地、美好生活”暨“冰晶雪舞欢乐季”系列音乐文化演出活动,演出活动将从2020年12月19日至2021年2月7日,主要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哈尔滨火车站、哈尔滨博物馆(原市委办公区)、关东古巷、金安国际购物广场举办。(其中:金安国际购物中心每天10:00-11:00 、12:30-13:30 、18:00-19:00演出三场。关东古巷12月25日开始每天13:00-14:00演出一场)5处演出场点计划演出500场,演出主要以弦乐、器乐演奏等形式,用小提琴、萨克斯、长笛等乐器,演奏《贝加尔湖畔》、《匈牙利舞曲》、《欢乐颂》、《夜半小夜曲》、《莫扎特组曲》、《蓝色多瑙河》、《土耳其进行曲》等百余首世界名曲。每场演出将由专业人员进行整体策划、集中排练,最终呈现专业化水准,让中外游客一踏入道里区的机场、火车站,走进景区景点、到商场购物时,都有高雅音乐相伴,感受冰城独特的音乐魅力。同时,道里区整合哈尔滨音乐厅、友谊宫百乐汇、松雷驻场演出、中央大街老街时尚巡游、索菲亚教堂、犹太老会堂等演出单位和团体的资源,举办交响乐、弦乐、器乐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七百余场。冰雪季期间,道里区还将发动街道和社区开展百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做到“天天有活动,月月有精彩。”

  43座冰雕雪塑扮靓老街 体验冰雪与人相拥的浪漫情愫

  不到中央大街就等于没来过哈尔滨。中央大街作为哈尔滨欧陆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将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冰雪情愫。

  今年中央大街上的冰雪季,主要由中央大街冰雕雪塑景观与全国高校冰灯雪雕艺术创新设计大赛两部分组成。中央大街冰雕雪塑景观展示以坐落在中央大街友谊路口的主景观“起航中国梦”为主线,突出体现哈尔滨新时代标志性元素以及哈尔滨人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在中央大街沿线规划建设冰雕雪塑共计13座,用冰用雪量共计6000立方米,其中大型公益景观7座,分为中国梦、小康社会、助力冬奥(冬奥吉祥物)、欧陆风情、牛气冲天(科技互动)、航空航天、中国航母等七大主题,已于12月12日开始落冰施工,预计12月25日完成,对市民游客免费开放。坐落在中央大街友谊路口的主景观“起航中国梦”,长10米高5米,采用整冰打造。寓意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汇集起来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推动实现全世界人民梦想的长久动力。坐落在中央大街西九道街休闲区内的助力冬奥(冬奥吉祥物),长7.5米高3.5米,以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为造型,采用整冰打造。寓意全民健身一起来,冰雪运动更精彩,冰墩墩、雪容融邀您共享冰雪精彩,让我们一起为冬奥加油!全国高校冰灯冰雕艺术创新设计大赛以“冰雪筑梦·燃情北国”为主题,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决赛及颁奖时间计划在12月27日前完成。共有来自南阳师范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及省内高校等共计99支队伍报名参赛。将从124个作品中选出30座参赛作品后摆放在中央大街进行现场雕刻,以此体现新时代新青年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吸引来往行人零距离感受冰雪带来的活力与欢乐。来百年老街,体会人在冰中游的浪漫情愫,观赏人与冰雪融为一体的诗情画卷!

  140万平方米江上冰雪嘉年华等你来玩 尽享冰雪与娱乐相约的快乐

  冰雕雪塑用心观赏,冰雪乐园让你玩到停不下来。2021第三届哈尔滨松花江冰雪嘉年华以“快乐冰雪相约冰城”为主题,充分利用宽阔的松花江面,采用中轴两侧延展、镜像对称布局方式,着力打造核心娱乐区、趣味活动区、公益体验区、一站式体验区、机车扩展区五大功能区,集公益性、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园区内共有32项娱乐项目,其中:冰上拔河、雪地排球、疯狂雪仗、雪地足球、雪地橄榄球、冰壶、冰上保龄球、亲子DIY、冰蹴球、欢乐滑冰、欢乐冰球、发光秋千、跷跷板13个公益项目全部免费开放。为市民游客带来极具特色的冰雪体验。本届哈尔滨松花江冰雪嘉年华以打造“世界级欢乐冰雪主题乐园”为目标,突出五大亮点:一是展现冰雪大地艺术。凸显“大视野”,带来强视觉。本届冰雪嘉年华以企鹅和套娃为设计元素塑造了园区结构,打造了一个冰河上的“麦田怪圈”,为冰雪嘉年华增添艺术视觉享受,广大游客和市民可以站在斯大林公园岸边俯瞰冰雪嘉年华结构全貌。二是全国首个《和平精英》线下冰雪IP主题专区将落地哈尔滨松花江冰雪嘉年华。除了经典的“出生岛”“四人小队”“光子鸡”等IP的线下复原外,《和平精英》还为全国各地的游客准备了以游戏经典装备“三级头”为蓝本的国内最大主题IP雪迷宫,以及结合哈尔滨冰雪文化特色,运用全球领先的投影技术,打造人景互动的全新mapping秀,广大市民和游客可在岸边观看感受全球首个户外真实冰面投影艺术大秀所带来的震撼。三是打造知名冰雪赛事。哈尔滨松花江冰雪嘉年华将进一步做大做优冰雪赛事品牌,“2021中国·哈尔滨(芬兰蒂亚)滑雪马拉松”将汇聚国内知名的600余名运动员及滑雪爱好者参赛,以及在冰河上开展的“冰雪汽车拉力赛”,将极速飙车场面直接搬到千里冰封的松花江,打造出新的冰雪类特色赛事IP。四是研学合作,提升“过夜经济”。哈尔滨松花江冰雪嘉年华联合多家国内文旅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研学交流、游客输送、文创产品开发与旅游资源推广等多方面达成合作,届时将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来哈体验冰雪文化,提升城市“过夜经济”增量,促进哈尔滨研学产业生态发展。五是刻冰融情,首创冰刻艺术。本届冰雪嘉年华将在打造“北国风光”冰印的基础上,还将首创“冰画卷”艺术,以刀为笔,以冰为纸,在灯光的映射下的晶莹冰体与道道刻痕,展现着冰画卷的俊秀美丽及哈尔滨冰雪艺术文化的丰富多彩。届时,广大市民和游客将在冰雪嘉年华入口处观赏。不仅如此,冰雪嘉年华景区还将为游客提供热水、充电、休憩等多项免费服务,并设立20个环保公厕和医疗站等配套设施,将最优质的服务带给广大市民游客。世界级的超大面积、世界级的精彩项目、世界级的热情服务,来松花江畔的“世界级欢乐冰雪主题乐园”,感受“冰雪之冠上的明珠”的冰雪时尚和银色浪漫。

  来长岭湖冬捕冰钓节 体验冰雪与冬捕冬钓相约的金源冰雪鱼猎文化

  自2009年以来,道里区政府投资近3亿元,对长岭湖进行了生态恢复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景区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湖内平均水深2.5米,30余种淡水鱼全部采用野生放养,其中鲤鱼、鲢鱼等获得了国家级绿色食品标识,是地道的无公害纯绿色野生鱼。今年道里区将举行哈尔滨市第七届长岭湖冬捕冰钓旅游节。整个景区用雪量近1万立方米,由专业团队制作了80余件冰雕雪雕艺术作品。其中四组各15米长的大型雪雕群从索菲亚教堂到哈尔滨火车站、从自然风光到科技成就,展现了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全景图。将在12月26日举行的开幕式上,我省冰雪运动世界冠军王春露、刘忠庆、孔雪、周妍将担当道里区冰雪形象大使,推动群众冰雪活动开展。开幕式当天还将举办盛大的冬捕祭祀仪式,展示地道的金代鱼猎文化。启动盛大的湖面冬季捕捞作业,预计将捕捞10万斤野生湖鱼。本届旅游节还将举办国际雪雕大赛、全民冰钓大赛、记者和网红宣传摄影展。市民可以参与冰上龙舟、冰帆、冰球、冰滑梯、滑雪圈、打爬犁、脚滑子、抽冰尜等一系列传统冰雪娱乐活动。充满仪式感的冬捕冰钓和原汁原味金源冰雪鱼猎文化将在长岭湖绽放异彩,具有国际水准的冰雪运动在长岭湖等您来!

  来德嘉码头体验冰河狂欢,尽享冰雪与娱乐相融的浪漫神奇

  2020年12月24日,首届哈尔滨外滩“雪人码头”冰河狂欢节将在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外滩德嘉码头拉开帷幕,狂欢节占地15.6万平方米,预计持续80天。狂欢节倾力推出适合本地市民,特别是适合青少年参与、互动、体验的乐雪娱冰游玩项目共三十多项,并为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市民公益)免费活动提供了万米场地。有引进俄罗斯技术的大型气垫船(人称“雪上飞”,最多可乘15人)带您体验比汽车漂移更安全更刺激的冰上漂移,23米高、200米长的超级大冰梯、CS雪上枪战、雪地摩托的极速飞驰等刺激项目。还有雪地悠波球的360°大翻转、马拉爬犁、雪地漂移车、冬泳表演、星空帐篷冬钓体验(5个帐篷)等多项温和体验式的冰雪项目。更有冰雪奇缘迪士尼童话世界主题的巡游、大型灯光秀、音乐舞台现场、室外冬季雪地迪吧和最受小朋友欢迎的萌宠乐园观赏项目(由骆驼、矮马、羊驼、捷克狼、火鸡、猎鹰、梅花鹿、长毛兔等萌宠动物组成)。在美食方面,雪人码头专门配置了面积400 平方米室内暖棚美食大集和接待游客聚餐的码头餐厅。在这里到哈广电萧红茶馆品一杯热乎乎的咖啡奶茶、来一份锅包肉、小鸡炖蘑菇、杀猪菜,或者自己动手烤一份地道的东北大串都不是事。

  首届外滩雪人码头冰河狂欢节,是美食与美景的融合,冰雪盛筵与音乐狂想交融,欢迎您来冰河狂欢节,欣赏一幅占地15.6万平方米“冰雪史诗画卷”。

  200件迎冬奥冰雪艺术品,提前感受冰雪与冬奥的血脉相容

  为助力北京2022冬奥会,尽享冰雪与冬奥相容的激情和震撼,彰显冰雪体育的激情和魅力,经北京冬奥组委会批准,在这个冬天,北京2022冬奥冰雪艺术展、官方特许商品将进入道里区。如果您想了解北京2022冬奥会,想观看冬奥会的冰雪艺术,想购买冬奥会的特许商品,那么您就在冰雪节期间来道里区中央大街86号和中央大街西九道街休闲区临时展位,在这里您就可以购买到北京2022年官方特许商品。作为哈尔滨首家、黑龙江省规模第二大的特许商品零售店,这里有千余种带有冬奥元素的产品等着您。在这里仅需8元您就可以拥有一枚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或雪容融纪念徽章,既可别在胸前又可随身携带。您还可以用298元把一对首发版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毛绒玩具带回家,玩耍中领悟其所代表的坚韧意志和点亮梦想的拼搏精神。

  同时,冰雪节期间在位于道里区爱建路15号的哈尔滨冰雪艺术中心,将举办迎冬奥冰雪艺术展哈尔滨首展,展期至2021年5月,免费向公众开放。“迎冬奥”冰雪艺术展是中国第一次以冬奥运动与冰雪艺术为主题举办的大型展览,由北京冬奥组委会和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联合举办。主办方通过组织“迎冬奥”冰雪艺术展哈尔滨首展的形势接轨冬奥,将哈尔滨冰雪文化推广到世界舞台上。本次展览的规模、展品数量都比往期有大幅提高,在2000平方米展览空间里,汇集了冰雪艺术名家以冬奥运动与冰雪艺术为主题创作的影像、绘画、装置等多个艺术门类作品200余件(套)。按不同主题划分为雪国圣境、冰心花语、冰彩神奇、冰幻琉璃、雪花清韵、窗花梦幻、冰艺嘉华、冰雪绘画、冰雪冬奥、冰雪时尚10大版块。琉璃影像《雪花清韵》、《窗花梦幻》,宣纸墨象《灵山雪韵》,油画《心象无极》,5米高不锈钢雕塑《今古寄情》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尤其是装置造型《生命之源》由三个层面的自然物象和文化蕴含组合而成。展现出“生命之源”——水,所具有的固态(冰、雪、霜)、液态(云、雨、雾)、气态(水蒸气)这三种自然形态。造型上方辉映交织着缤纷飘落的千朵姿态各异的雪花,与中间飘浮翻卷的云朵和下方潺潺流淌的水滴,组合成具象的视觉装置艺术造型,寓示了水及万物的生命轮回。琉璃影像《窗花梦幻》采用日日变幻、片片不同的冰窗花这一北方冬日所特有的自然景象为题材,艺术渲染出梅开花深、记忆之树、世外花卉、苍烟古木等作品,似花在绽放、树在舞动;沧海潮生、湛蓝心湖、凌波浮现、鸟语花饰等作品,如水在扬波、羽在开屏。数百幅冰窗花艺术作品,通过冰窗花姿态万千、如梦似幻、寓意深迥的天然艺术画境,予人以无尽的遐想和美丽的梦境。让世人一年四季都能尽情领略到北国冰窗花的美妙神韵。本次展览集中展现了冰雪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通过领略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冰雪艺术的独特魅力,让您提前看到和感受2022年北京冬奥所带来不一样的激情和震憾。

  12处美轮美奂光影艺术 秀出冰雪与光影相约的时尚洋气

  哈尔滨,越夜越美丽。将绚烂的光影与哈尔滨冰雪、文化、建筑相融合是今年哈尔滨冰雪季的又一突出亮点。为拉动夜经济,助力冬季旅游业的发展。哈尔滨市将在防洪纪念塔、斯大林公园举办“2020中国哈尔滨文化艺术光影节”。一场为期3个月美轮美奂的文化艺术光影秀,将秀出哈尔滨的时尚和洋气,为哈尔滨冬季旅游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此次文化艺术光影节将通过声、光、电、影、秀的形式,打造哈尔滨夜间光影“IP”,丰富城市冬季旅游产品。通过文化艺术光影节,让广大游客和市民感受高科技现代信息技术的震撼和魅力,全面体验光影中哈尔滨的时尚和浪漫,带动夜游、夜赏、夜购、夜娱、夜品为主的“夜经济”发展。

  此次文化艺术光影节以防洪纪念塔为中心,东至中东铁路桥、西至通江广场、南至中央大街,由“时尚哈尔滨”、“音乐哈尔滨”、“欢乐哈尔滨”3大主题组成,分为主秀场、主阵地、引流区三大区域共12处亮点。每晚16时30分开始至晚22时结束,每半小时进行一场表演,每场3分钟。美轮美奂的夜间光影秀,等您来!

  来斯大林公园赏雪雕创意 感受冰雪精美与城市文化一脉相融

  今冬,由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政府主办,哈尔滨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斯大林雪雕创意园,将首次与广大游客市民见面。大赛设家庭团体、高校团体、专业团体三类奖项,每项最高奖金一万元。截至12月18日,通过面向全社会征集雪雕设计方案,共征集参赛作品104份。经专家评审后预计落地雪雕为60余座,统一规格为长3米宽3米高3.5米。首轮落地雪雕包括以新春牛年为元素的《中国梦 牛精神》、《破》、人类误入恐龙时代的《远古明星》以及河狸啃着树枝不放手的《津津有味》4个,后续将由专业雪雕雕刻团队进行制作,预计22日首轮落地作品将完成雕刻与广大市民见面。在大赛征集设计之外外,斯大林雪雕创意园打造的“雪熊上树”将成为憨态可掬的大明星,通过树木与冰雪的首次结合,一组憨态可掬的雪熊在斯大林公园与游人玩起了捉迷藏,绝对称得上是个脑洞大开的创意!这个冬天,惊奇与趣味的雪雕作品美丽的松花江畔等着与您完美的邂逅!

  玩全市最大的公益冰场 体验冰雪与全民运动的激情和乐趣

  12月20日,总面积为6万平方米,全市最大的公益冰场——道里区中心冰场在群力体育公园开建了,预计元旦前完工。整座冰场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每天最大客流量3000人次,能够辐射带动群力新区及周边60余万人参与到冰雪活动中,冰场分为大道速滑冰场、冰球场、青少年滑冰场、雪地足球场地、冰雪娱乐等10个区域,冰场设置滑冰、速滑、儿童娱乐等10余个项目。冰场开放期间,将陆续举办大众冰球比赛、速滑比赛、雪地足球比赛、冰上趣味运动会和中小学生速滑比赛等诸多品牌赛事20余场次,其中“张虹杯”大众速度滑冰马拉松公开赛也将在此举行,各种赛事预计参与人数4000余人。入冬前,道里区就提前购置了400余双花样冰刀、速滑冰刀和冰球鞋。考虑到初学者、儿童以及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在每个场地专门配备了1-2名安全员和教练,更有热心市民和志愿者给予免费指导、陪练。冰场还提供暖屋子,免费热水。另外,还对中心冰场内所有冰雪设施进行亮化装饰,到了夜晚,这里的冰场将亮起五彩缤纷的冰灯,仿佛将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高大上的冰雪运动就在家门口,这个冬天,道里区邀请您全家总动员到全市最大的公益冰场来赏冰乐雪。

我国冰雪活动最早见于李延寿所写的哪本书?

  我国冰雪活动最早见于李延寿所写的《北史》。

  《北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述了从北魏登国元年到隋义宁二年的历史,还有一个姊妹篇《南史》。

  李延寿是唐代史学家,李大师是他的父亲,其深受父亲的影响和熏陶而倾其毕生精力从事史书的编撰。

我国冰雪活动最早见于李延寿所写的哪本书?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办在即,冰雪运动被很多人所熟知,其实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关于冰雪运动的记载了。

  我国冰雪活动最早见于李延寿所写的《北史》一书,这是一本史书,这本书中讲述了北魏登国到隋义宁二年间的历史。

  《北史》一共有一百卷,其中本纪有十二卷,列传有八十八卷,共记述了两百三十三年的历史。

  《北史》一书主要是在魏、齐、周、隋四书的基础上删订而成,同时也参考了当时所见的各种杂史,并且增补了不少的材料。

    冰雪运动的分类

  冰雪运动就是指在冰上和雪地上举行的体育运动,早期只能在冬天进行,如今随着人工制冷冰场和人造雪场的出现,冰雪运动已经不再限于冬季进行。

  冰雪运动一般分为冰上运动和雪上运动两个大类,雪上运动的数目更多。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是中国报纸发展史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

  因此,对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的综述显得尤其重要。

    要综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首先要知道中国古代报纸是什么,有何特征。

  中国古代报纸是指在唐代出现的有确证的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而其特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形式和发行与传递不同于现代报纸。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始于唐代的报与状至清代报纸。

  总括一千二百多年,其中既有相当发达的宋代报纸,也有尚存疑的元代报纸,明清两代的报纸各具特色,但都更加趋于为统治者服务

    (一)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

  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

  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

  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

  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二)宋朝的邸报和小报

    封建官报在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称为邸报、朝报、邸钞、进奏院状、状报,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

  邸报的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

  邸报的发行制度:门下省编定,给事中判报,通过进奏院的各地进奏官报行天下。

  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

  邸报的新闻发布工作受到封建政府当权派的严密控制。

  宋朝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

  (新闻检查制度。

  公元999年。

  为控制新闻发布,进奏院要把编好的样本送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叫定本)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板印刷。

    小报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

  小报的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

  小报的发行人是一部分进奏官,中央部门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的主人。

  它的出版,受到当时政府的查禁。

    (三)明清两朝的官报和民间报房所出版的报纸

    明朝的官报由通政司负责传发,清朝的官报由通政司和提塘官负责传发,官报的内容经常受到皇帝和当权大臣的控制。

  清朝末年,通过官书局等单位,创办了一批近代化的政府官报,其中主要的有《官书局报》、《政治官报》等。

  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建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

  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有时也混称邸报。

  报房在京城,又从京城向外传发。

  内容由皇帝谕旨,朝廷政事,官吏的奏折三部分组成)。

  报房出版的京报有报头。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明末邸报的活字印刷是我国新闻传播技术一大进步)。

  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

  明末的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

  但在官方的严密控制下,清朝的大部分京报只能刊载一些官方允许发布的文件和消息。

  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它们所出的报纸仍称京报。

  内容与明朝后期的京报相近。

  (清末《京报》和近氏报有相似处)

    根据已经掌握的材料,我们分别对唐代,宋代,明代及清代初期中期报纸的几点认识可以分别概括为以下几点:

    关于唐代报纸的几点认识

    (一)唐代是中国开始有新闻事业的朝代.中国早期的报纸,始见与唐代.和现代的词义已经十分接近的"新闻"①,"编辑②"等新闻事业的常用词汇,也都始于唐代.

    (二)出现与唐代是最早的报纸,是地方诸道和各藩镇派驻朝廷的邸吏向地方传发的一种报状.

    (三)由诸道邸吏向地方传发的时事报状,其起始时间,大约不晚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即公元8世纪初.

    (四)唐代已经具备印刷报纸的条件,德宗,文宗前后,不少时宪书及日历等,都已广泛地使用雕版印刷.

    (五)唐代的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游历出来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六)唐代的报状,作为一种新闻传播媒介,从一开始就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控制,是后者协调封建中央和地方关系,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

    关于宋代报纸的几点认识

    (一)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新闻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时代.封建官报的发行体制,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二)宋初的进奏院报状,由各路州郡自行委派长驻首都的进奏官分别向地方传发,其性质和发报的体制和唐代相同.

    (三)邸报这一名称开始见于宋代公私文献,成为当时社会上对封建官报最流行的称呼.

    (四)小报起始于北宋,风行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办报纸.

    关于明代报纸的几点认识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闻事业到明代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封建官报的发行体制更加完善.渊源于宋代小报的民办报纸获准公开出版,办报成为社会上的一项公开职业,并且出现了使用活字印刷的报纸.

    (二)明代官报的抄传发行活动,经过通政司,六科,提塘等三个环节.

    (三)明代中叶以后明间的报房获准公开营业,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以"送邸报为业"的人和以办报博锱铢之利的"报房贾儿".

    (四)明代邸报的读者,主要为朝野的士大夫知识分子.

    (五)明代的封建统治者主要通过限制抄传这个环节实行对邸报的控制.

    (六)明代的起义农民曾经利用揭贴,旗报,牌报等新闻传播手段来传递信息,进行对敌斗争.这些新闻传播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类似报纸的作用.

    关于明代报纸的几点认识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闻事业到清代发展到了最后的阶段,走完了它的最后一段历程.封建官报的发行体制趋于定型.

    (二)清代官报的抄传发行活动和明代一样,经过通政司,六科,提塘等三个环节.

    (三)提塘在清代的新闻事业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四)清代的民间报房主要集中在北京.

    (五)除北京外,清代地方各省会的新闻事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六)清廷对提塘和民间报房的发报活动进行了严密控制:禁止传报未经批发的奏章,禁止探听写录科抄以外的新闻,禁止不实报道,禁止伪造题奏和御批.目的都是为了的防止朝廷机密外泄和维护封建治体.严密的控制使各类报房所办的报纸日益僵化,缺少生机,在与近代化新报的激烈竞争中逐渐趋于没落.

    综上所述,有必要对中国古代报纸作一个历史评价: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先民们曾经为世界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和现代新闻事业有着密切关系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就首先发明于中国.世界新闻事业(特别是其中的报刊部分)得以发展的物质条件是中国人首先提供的.

    世界新闻事业史上最早的报纸也出于中国.最早的写在纸上的报纸和印刷在纸上的报纸都诞生于中国.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2年)出现的开元杂报,不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北宋末年(公元11,12世纪)出现的印刷报纸,不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印刷报纸,也是世界新闻史上最早的印刷报纸.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悠久,内容的丰富,是任何西方国家都难以比肩的.

    中国古代的报纸产生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是封建地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占统治地位的封建自然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古代的报纸,不论是官方的邸报,还是民办的小报和京报,都必然要和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保持一定的联系,受他们的制约.官方的邸报固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喉舌和御用的宣传工具,民办的小报和京报也只能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控制下活动,不能越雷池一步.封建统治者绝不允许可以自由报道一切消息和自由发表一切意见的报纸存在.中国古代的报纸在为当时的读者提供朝野政治和社会信息方面确实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始终没有摆脱统治阶级的掌握.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基本上是一部封建统治阶级掌握传播媒介,控制舆论工具,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邸报有1200年左右的历史.小报有近千年的历史.民间报房出版的邸报,京报有近400年的历史.它们从诞生到结束,持续的时间都不算短,但发展不快,形式内容的变化不大.在消息量和新闻的实效等方面,都难以和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新型报纸相比.这些报纸之所以发展缓慢,固然受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各王朝限制报纸出版的文化政策,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制约.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生活,安土重迁分散经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秦人视越人之肥的封闭式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状态,都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土壤上,很难产生对信息的数量和实效要求较高和商品化的程度较高的报纸.民末清初,受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影响,一度出现过这类报纸的契机,但很快就在日益激化的阶段和民族矛盾面前被当是的封建统治者扼杀了.

    古代报纸长期发展不快变化不大的状态,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被迫瓦解,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取消,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以后才有所改变.但当时,旧式的邸报和京报从形式到内容都已完全僵化,适应不了改边的要求.正像人是猴子变的,而今天的猴子却不能再变成人一样,它们已经无力实现这一历史的变革,它们只能逐渐地为近代化的新型报纸所取代.这就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最后结局.

    ① 参见姚福申:《唐代孙处玄使用新闻一语的考辨》,刊于1989年2月号《新闻大学》。

    ② 编辑一词始见于初唐人李延寿所写的《南史·刘苞传》:家有旧书,手自编辑。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304570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