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乐器。关于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你知道吗以及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你知道吗,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图片,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用什么做的,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他们穿什么衣服,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地区等问题,下面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葫芦丝是什么乐器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的。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4]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常用于吹奏山歌、农曲等民间曲调。
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其音色独特淳朴,外观朴实、精致,简单易学,受到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乐器。
葫芦丝,又叫做葫芦萧,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阿昌、傣、布朗河德昂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一般葫芦丝可以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具有音色独特淳朴等特点。
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葫芦丝的结构主要是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以及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底部会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且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均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最粗,上面开着七个音孔,称之为主管。
葫芦丝演奏的呼吸方法分为三种,分别是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以及混合式呼吸法。
目前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式混合式呼吸法。
其优势表现为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构成运动整体,气息的吸入量多,气息较深,因此呼气时也较为统一控制。
葫芦丝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先秦时代,是由葫芦笙改造而成,在构造上依旧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和后世的萧笛非常近似,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低部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
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七个音孔,把它称为主管,两旁是附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指传统葫芦丝),只能发出与主管的共鸣的和音。
通常左面附管发3音,右边附管不发音(或发低音6音)。
这种乐器以葫芦做为音箱 ,葫芦咀做吹口,常见者以各自装有一片舌簧的3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入葫芦底部。
通体长约30厘米。
亦有单管,双管或四管者。
无论竹管多少,多以中间一根为主管,其余为副管。
主管上开7个音孔,前六后一,传统的葫芦丝副管上方不开孔,只在管身底部开通,用塞子堵住,塞子与管身之间有线连接,需要时则用小指将其打开。
改良的葫芦丝则没有使用传统的塞子,而是跟主管一样在管身上方开一音孔。
这样更方便于在演奏时对副管音的反复使用,而且控制自如,更加灵活。
吹奏时手指控制主管的音孔以奏出不同音高的音,若主副管同时开启,吹奏时数管齐鸣,旋律只出自主管,副管仅以和谐持续的单音相衬托,通常是一管发a音,一管发e音,产生和声效果,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
扩展资料:
葫芦丝是德宏傣族群众最喜欢吹奏的传统乐器之一。
葫芦丝,傣语称"筚朗道",意为"用葫芦做成的吹奏乐器"。
民间吹奏葫芦丝,
一是老年人自娱自乐,排遣孤独,内容多为叙事性的古调,音符悠长、苍凉、凄楚,是老年人怀古、排遣孤独感的方式之一;
二是年轻人谈情说爱时,吹奏葫芦丝传递情感,曲调优美、抒情、浪漫。
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
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
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惟妙惟肖。
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箫进行了不断的改革。
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
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
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
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
在中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
1980年初,中央民族乐团访日小组,曾用这种新葫芦箫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欢迎和好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葫芦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