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为什么要阅兵?国庆要阅兵的原因是阅兵被认为是展示国威、扬军威的最佳方式,是军队对于祖国和人民的汇报,是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是震慑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有效手段。关于国庆为什么要阅兵式以及国庆为什么要阅兵式,国庆为什么要阅兵手抄报,国庆为什么要阅兵英语,国庆为什么要阅兵我想对党和国家说,为什么要举行国庆阅兵等问题,下面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国庆是几月几日的
国庆是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中国的国体和政体。[1]国庆节是一种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承载了反映中国民族凝聚力的功能。
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1]具有显示国家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的四个基本特征。[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此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9月21日至30日召开。会议决定国都定于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公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为红地五星旗。
会议选举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为副主席,陈毅等56人当选为委员。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
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1949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国庆为什么要阅兵
国庆要阅兵的原因是阅兵被认为是展示国威、扬军威的最佳方式,是军队对于祖国和人民的汇报,是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是震慑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有效手段。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政协决定将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重要内容。
国庆为什么要阅兵
国庆阅兵是国庆大典上非常重要的仪式,举行阅兵的主要原因是阅兵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展国威、扬军威的最佳方式,也是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
同时,阅兵是军队对祖国和人民的汇报,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
此外,阅兵也是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现,阅兵仪式上,军队的武器装备是阅兵的重要亮点。
阅兵同样也是震慑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有效手段,它是国家使用不流血的军事方式来解决军事问题和政治问题的重要工具。
我国国庆阅兵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政协决定将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重要内容,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2019年,共举行了十五次国庆阅兵。
从1949-1959年,共举行了十一次国庆阅兵,此后的24年都没有举行国庆阅兵,直至1984年才恢复阅兵。
阅兵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有很多,大概有庆祝节日、展示军威国威两大类,或两者兼有之。
其中,东方国家阅兵普遍以展示国威为主,讲究军人风貌和精气神,也会同时展出先进武器装备。
而我国国庆节阅兵后还会举办群众游行,兼有庆祝节日的目的。
但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美大多数国家阅兵一般是庆祝自己国家独立日、建国纪念日或君主生日,虽然也有队列行进和装备展出,但仍然以庆祝为主,好似一个大聚会,并不特别讲究军容风貌和阅兵规模,二战后普遍随意性、娱乐性更强一些。
其中,每年都在7月14日举办阅兵仪式的法国就是个典型案例。
法国国庆日是在每年的7月14日,以纪念在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众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从而揭开法国大革命序幕,之后逐步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由于这是现在法兰西共和国的法统所在,这一天也就成为了法国国庆节,当天会举行阅兵进行庆祝。
至于为什么要攻打巴士底狱呢?这得让五雷从头说起。
巴士底狱是一所位于巴黎市中心的监狱,“巴士底”在法文中意思就是“城堡”。
它建立于14世纪,本来是一座军事堡垒,用于防御百年战争时期的英国人。
当时巴黎不大,巴士底狱的位置是在巴黎城门前。
巴黎不断扩大,巴士底狱也就成为市内的要塞,失去了防御的作用,14世纪末就改为监狱了。
从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以来,巴士底狱不但驻扎了大量军队,还关押政治犯和贵族犯人。
文学家伏尔泰曾因受人迫害在此处坐牢。
因为这些原因,巴士底狱被法国人民看成封建统治的象征,在大革命爆发后首先对此进行攻击。
但生性浪漫的法国人事前并没有做好调查工作,激情一来就革命。
虽然巴士底狱过去确实关押了不少得罪国王的政治犯,但当天监狱里面只有7个犯人,包括2个精神病患、4个假币制造者,还有因“生活作风问题”入狱的萨德侯爵,就没有一个群众想要拯救的革命家。
不但如此,在这场革命中被救出来的萨德侯爵并没有好过。
因为与妻子感情不和,萨德之后又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真是有点搞笑又有点悲凉。
倒霉的萨德侯爵就和当时动荡的法国局势一样,人生三分之一的岁月都在监狱、精神病院中渡过,最后孤老于1814年。
也正是那一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一败涂地,法国大革命也暂时失败了。
不过,拿破仑还是给法国首都巴黎留下了凯旋门和香榭丽舍大道,现代法国得以有地方举办自己的庆典,每年在7月14日这一天举办阅兵活动,今年也不例外。
不过就和法国大革命的浪漫、激情和搞笑、动荡并存一样,巴黎的阅兵虽然二战后几乎年年都搞,但并不像我们那样庄严、隆重,也不像苏联/俄罗斯那种大国一样强势热血,倒更像一种国家表演。
扛斧头的复古工兵、奇特的外籍军团、军机拉错本国国旗三色烟......这些奇葩放在法国阅兵式上都不叫事,反正年年都搞,法国老百姓在路边看着,就当个乐子就完事了。
至于在阅兵式上搞空中飞人、未来战士表演,那更是信手拈来。
弄辆装甲车、无人机过来,都显得法国人中规中矩。
毕竟,就连仪仗队摩托车相撞、阅兵现场军人求婚这种笑话都有,上面那些失误和奇葩就不算啥。
这样热闹一场后,小兵和老百姓无论失误与否都很开心,就是前来观礼的总统等高官脸上挂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