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岁的由来?关于除夕守岁由来有三种,一是人们为纪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二是由于守岁习俗在南北朝时期兴起,通宵守夜就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三是传说在远古时期有种凶恶的怪兽叫做年,人们为躲避它,腊月三十晚上早早关闭大门,坐等天亮壮胆。关于除夕守岁的由来是什么以及除夕守岁的由来是什么,除夕守岁的由来和寓意,除夕守岁的由来100字,除夕守岁的由来作文,除夕守岁的由来手抄报等问题,下面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除夕守岁的寓意
除夕守岁的寓意如下;
除夕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还有的地方还叩拜玉皇大帝(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
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俗称天地供。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
除夕守岁的由来
关于除夕守岁由来有三种,一是人们为纪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二是由于守岁习俗在南北朝时期兴起,通宵守夜就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三是传说在远古时期有种凶恶的怪兽叫做年,人们为躲避它,腊月三十晚上早早关闭大门,坐等天亮壮胆。
除夕守岁的由来
守岁,又称之为守岁火、照岁等,由来已久,是中国汉族的除夕守岁习惯,俗称熬年。
在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其民俗活动就是将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
其实最早的守岁记载是自西晋开始的,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了。
守岁通常从吃年夜饭久开始了,人们一夜不睡从年三十晚上一直守到年初一,熬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然而守岁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年长者守岁是辞旧迎新,一年又一年寓意为长寿安康,而年幼的人守岁是对长辈的祝福,希望延长父母亲的寿命。
守岁是对旧一年的依依不舍,也是对新一年即将到来的殷切期盼。
除夕夜守岁的来历和含义?
守岁的来历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
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
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
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
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
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关于守岁的传说
传说一:守岁熬年
相传,远古洪荒时代,有一种叫“年”的凶恶怪兽,它生性凶残,喜食肉类,从飞禽走兽,到鳞介虫豸,以至于人类,一天换一种口味。
“年”的口味活动规律,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吃一次人,而且都是在天黑后来人间,鸡鸣破晓时分离开。
人们就把“年”肆虐的这一夜,视做关口来熬,这也就是“年关”的来历。
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就把家门关好,鸡鸭鹅圈好,牛羊猪拴牢,不敢睡觉,坐等天亮。
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人们喝酒、吃饭,这就是“年夜饭”。
因这顿饭凶吉未卜,故置办得很丰盛,全家老小围在一起,表示和睦团圆;吃饭前还要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传说二:守岁克照跑驱走邪瘟病疫
相传,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除夕夜通宵点燃灯光、旺火、放鞭炮,可以把这些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都吓跑驱赶走,在新的一年不至于为害人间。
除夕守岁介绍
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
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
现如今,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
除夕之夜民间有守岁的习俗。
《东京梦华录》第十卷《除夕》说:“士庶之家,围炉团座,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除夕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其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日“守岁”。
进入近现代,在除夕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
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还吃昔年粮的意思。
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
如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等等。
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其乐融融。
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