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谁写的是哪个朝代的在檀道济所著,南北朝时期的。
关于三十六计是谁写的是哪个朝代的以及三十六计是谁写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三十六计是谁写的是哪个朝代的人,三十六计是谁写的是哪个朝代的人物,三十六计是谁写的出自哪个朝代,三十六计是什么朝代的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知识:
三十六计是孙子兵法里面的吗
三十六计不是孙子兵法里面的。
《三十六计》不是《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完成在明清时期,是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军事思想总结而成;《孙子兵法》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虽然《三十六计》中部分计谋脱胎于《孙子兵法》,但二者并不是同一本书。
三十六计: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三十六计是谁写的是哪个朝代的
檀道济所著,南北朝时期。“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
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
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扩展资料:
据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王钧林教授介绍,现传《三十六计》较早版本系1941年由成都兴华印刷厂用土纸翻印的,封面书《三十六计》,旁注“秘本兵法”,并说明原书是手抄本,1941年在分州(今陕西省分县)某书摊发现。
抄本前部“都系养生之谈,而末尾数十篇,附抄三十六计,解释皆用兵法,然后知其果为兵法也。
”1961年,收藏者叔和在《光明日报》撰文加以介绍后,又将这土纸本赠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
此后便出现了各种翻印和传抄的版本。
但《三十六计》一书,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所有史书着述中都未见记载,因此《三十六计》究竟是何人何时所著,一直没有确考定论。
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兵学的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谢祥皓说,《三十六计》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
王敬则是南朝齐国将领,生于435年,卒于498年,也就是说生于檀道济死的前1年。
书中记载:“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汝夫子唯应急走耳。
”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此语被后人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也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语。
而其中的檀公就是南北朝时宋朝著名将领檀道济。
檀道济祖籍高平金乡,据考证即今济宁金乡县卜集乡檀庄人;
生于何年不详,死于436年。
他智勇兼备,屡建奇功,史书中有“优俘善卒”、“唱筹量沙”等事例和“乃坏汝万里长城”之名言。
而檀道济“唱筹量沙”之处就是发生在古代济南。
谢祥皓说:“可以确定《三十六计》就是檀道济所著,而隋代玉简册的发现更加肯定了这个观点。
”据了解,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6套。
每套各包含6计,总共36计。
其中每计名称后有解说,解说后有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等兵家的精辟语句。
檀道济(?—公元436年4月9日),南朝宋名将。
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 京口(今江苏 镇江)。
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
东晋末,从刘裕攻 后秦,屡立战功,官至 征南大将军。
后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
檀道济戎马倥偬,战绩卓著。
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总结出 三十六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被载入史册。
三十六计是谁写的?
檀道济。
《三十六计》的作者乃是东晋末年名将,南朝刘宋的开国元勋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自幼父母双亡,由哥哥、姐姐抚养长大。
元兴三年,檀道济跟随两个哥哥投奔了后来的宋武帝刘裕。
当时刘裕正带着北府兵去建康讨伐桓温,檀道济就做了刘裕的建武将军参军事。
后来在刘裕扩大势力的过程中,檀道济屡立战功,凭军功坐到了冠军将军的位置。
檀道济 - 戎马生涯
义熙六年(410年)八月,檀道济升为扬武将军、天门太守,率军镇压卢循起义,身先士卒,屡立战功。
此后,檀道济不段迁升,先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
又为太尉参军,拜中书侍郎,转任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
因前后战功被封为唐县男,食邑四百户。
补太尉主簿、咨议参军。
又为临淮太守,梁国内史,冠军将军等职。
义熙十一年(415年),檀道济还参加了平定荆州(治江陵,今属湖北)刺史司马休之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