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代表人物是谁,法家代表人物是: 管仲 管仲不仅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也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的。
关于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是谁,秦国法家代表人物是谁,秦朝的法家代表人物是谁,诸子百家中法家代表人物是谁,墨家道家法家代表人物是谁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法家代表人物是谁
法家代表人物是:
1、管仲
管仲不仅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也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
有圣人之师、法家先驱、华夏文明的保护者的美誉。
2、商鞅
商鞅是春秋卫国人,通晓法家、兵家两家思想,因此他不但重法,而且重兵。
商鞅强调政治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取得军事上的成功,为此商鞅鼓励对外发动战争以及按军功彰显荣耀,并在变法时颁布了奖励军功的法令。
著名的就有商鞅变法。
3、李斯
李斯是秦国宰相,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是法家的最完全的执行者。
李斯主张禁私学、废《诗》、《书》、六国史记及百家语。
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作《仓颉篇》以为范文。
4、韩非
韩非作为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也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为教,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5、申不害
申不害主要以术著称,在韩国为相15年,主持改革,内修政教,外应诸侯,推行法制,术制,使韩国君主专制加强,政局得到稳定,从而使得百姓生活更加富裕。
法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法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李悝。
李悝,魏国安邑人,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李悝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在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
法家的核心思想
法家的核心思想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展经济,是法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早期法家,变法图存,通过发展经济,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二、尚法明刑,主张对破坏变法的人处以重刑。
三、君主专制,法家主张君主专制,集大权于君主一身。
商秧曾说,治国三要素,包括法信权,而权是君主所独断的。
主张君主要对权柄进行专断,举凡立官封爵、论功行赏等等,都要掌握在君主手中。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是谁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
1、管仲(前719-前645年), 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 被称为管子 。
后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
2、姬侨(?—公元前522年),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号成子, 又称他为公孙侨、郑子产,郑国贵族, 他自郑简公时(前554)被立为卿,公元前543年到522年执掌郑国国政,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家。
子产的在法律上所做出的贡献主要有铸“刑书”,公布成文法。
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提出“以宽服民”、“以猛服民”的主张。
3、李悝(前455—前395年),一作李克,战国初期魏国人 。
法家代表人物。
在魏文侯时任丞相,主持变法。
李悝变法在魏国走上富强之路过程曾做出很大贡献,是中国变法之始,
4、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赵国人,早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后来成为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对于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
《慎子》现存有《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五篇,《群书治要》里有《知忠》、《君臣》两篇,
5、申不害(公元前385-前337)亦称申子, 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思想家。
以“术”著称,著有《申子》 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9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
6、商鞅,原名卫鞅,也叫公孙鞅,战国时期卫国人。
商鞅早年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
公孙痤病死后,魏王并没有重用商鞅。
后来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者,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
得到秦孝公支持变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建立新型的军功爵制,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奖励耕织,保证了秦国后方粮草充足;制定新法,使得百姓各司其职,安分守己。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迅速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为后世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7、剧辛(公元前?~前243年),战国时期赵国人。
剧辛是战国后期法家的重要代表,著有著名的《剧子》,亦称《处子》九篇。
8、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 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将慎到的“势”、申不害的“术”、商鞅的“法”紧密结合,系统化发展法家学说。
他的学说不被当时的韩王所采纳。
在悲愤之下,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
韩非在出使秦国时,没有得到秦王政的信任,更被李斯、姚贾陷害,被害死在狱中。
9、李斯,战国末年楚国人。
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
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
被任为丞相。
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法家的创始人是谁
是李悝的。
法家的创始人是李悝,韩非子和商鞅。李悝是法家的创始人,他是战国时魏国人,战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
法家,诸子百家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