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谁的诗,“十年生死两茫茫”出自宋朝文学家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
关于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谁的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谁的诗词,十年生死两茫茫谁的诗词清华大学历届校长,十年生死两茫茫出自,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前一句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谁的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出自宋朝文学家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原句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意思是: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
可终究难以忘怀。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
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欣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翻译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
可终究难以忘怀。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
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赏析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
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
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
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
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
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
夜来幽梦忽还乡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常怀念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
小轩窗,正梳妆。
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
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
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
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
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
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落。
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
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
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
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
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
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
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十年生死两茫茫出自哪首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 出自北宋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作者】苏轼 【朝代】宋
译文对照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网页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