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仿冒DeepSeek骗局层出不穷的热点新闻,VIP农商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如下解读与看法。
仿冒DeepSeek骗局层出不穷热点解读
据农商网于2025年03月13日 22时37分36秒发现,仿冒DeepSeek骗局层出不穷热点,界面新闻记者 | 佘晓晨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从年初DeepSeek火爆至今,和大量商业机会一起出现的还有各式各样的骗局。
近期,通过DeepSeek诱导网络用户付费的现象更加猖獗。“假网站”、“山寨产品”、“培训课程”等是最主要的骗钱手段。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这些骗局主要就是抓住了普通用户担心被AI浪潮甩下的心理,欺骗或诱导用户花钱。而且很多用户也因为付出的金额不太大、或者没有精力进行取证维权,最终“认栽”。
仿冒网站层出不穷
一位在外企工作的王女士告诉界面新闻,由于此前她在工作中需要人工智能的辅助,经常使用网页版的Kimi,所以就在搜索引擎直接搜索了DeepSeek。当她点开一个看似是DeepSeek官方网站的网页后,页面显示可下载到window系统使用,同时要求用户输入手机号,选择基础、高级、豪华版,金额分别为58元、78元、98元。
在她想要删除这一对话框时,网页又立马跳出来立减十元的窗口。“我居然鬼迷心窍付款了58元,随后开始下载一个巨大的6个多G的安装包。”因为下载速度过慢,她开始对这个安装包产生质疑。直到她重新搜索,发现了页面不同、但名字相同的Deepseek软件,这才意识到自己下载的是冒牌货。对于她退款的要求,客服的解释是,“网络产品,一经售出,不能退款。”
王女士经历的故事,过去几个月已经反复在互联网世界上演。
不只一位用户在社交媒体反映称,他们本人或是家里人因为Deepseek的火爆而上网搜索,结果被假网站诱导付费。2月初,奇安信XLab实验室报告称,仿冒DeepSeek的网站、钓鱼网站已经超过2000个,并且还在快速增加中,用户需要高度警惕。
通过“假网站”、“山寨产品”获得付费收入是目前最常见的欺骗手段,也是目前社交媒体用户投诉最多的场景。通常,不法分子会通过伪造与DeepSeek官网高度相似的网址和页面误导用户,引导消费者付费下载软件,甚至窃取个人信息。
从法律角度而言,这类做法实际上已经越界。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向界面新闻表示,如果域名对应的网页内容有明显冒充、假冒其他企业产品的情况,属于弄虚作假,或者侵犯别人的商标权。
至于实际情况中如何维权,一些被误导的用户将矛头对准了搜索引擎。但夏海龙表示,搜索引擎对搜索结果页面中的网站,或者是投放广告的客户与消费者的纠纷不承担责任,这意味着消费者可能无法通过搜索引擎本身进行维权。
而对于假网站的行为,夏海龙解释称,“网络产品销售过程中,如果销售方没有违法或者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一般来讲消费者是不能单方取消合同的,但如果出售的服务存在虚假广告或者是欺诈等违法情况,显然应当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上述案例中,很多用户就是因为付出的金额并不大、或者没有精力进行虚假广告的取证,最终“认栽”。
付费但没用的AI课程
另一个让众多用户在不知不觉中上当的典型骗局,是精心包装的“AI课”。
尽管知识付费的陷阱已经在互联网存在多年,但DeepSeek的横空出世依然让很多用户忍不住买单,诱饵就是“利用DeepSeek日进斗金”。
今年2月24日,一位希望用AI搞副业的消费者依桐(化名)在小红书上刷到DeepSeek相关的内容,其标题非常醒目——“用DeepSeek如何赚钱”。该账号首先以3.9元的低价卖给一个资料包,再吸引他们免费听课,这一过程中,更多付费课程和成功案例就会不断呈现在用户面前,促使依桐下单买课。最终,依桐通过微信平台付款2000多元买课,意识到“货不对板”之后,对方不愿意退款。
这类虚假培训的套路通常是通过“DeepSeek”、“赚钱“等关键词引流,将用户从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引导至微信,再通过不断的“洗脑”私下交易课程。
界面新闻记者通过一个宣传“DeepSeek创业机会”的小红书账号进入群聊,发现群内并无账号宣传的免费资料可以领取,相反,群主不断发出微信号等联系方式,引导群内成员加好友。而扫描微信号之后,该账号显示为自媒体,昵称中直接显示“看直播学习,不接受的勿加”。
无论是在短视频平台还是二手交易电商上,有关DeepSeek的培训课程都成为了流量密码,话术也极其相似。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消费者为私下交易并自愿购买,追回钱款的可能性就更小。夏海龙称,这主要看实际购买的课程内容是否与宣传的一致,是否存在虚假广告或者是欺诈的情况。
事实上,从2023年ChatGPT火遍全球之后,打着“AI”旗号进行欺诈的现象就屡禁不止。而它们的套路和以往出现的案例相似,例如售卖课程、冒充正版等等。除此之外,像AI荐股、用Deepseek算命这样的新型骗局也开始出现。
目前,DeepSeek官方已发布声明,称所有功能免费开放,无隐藏付费项目。普通人无须购买教程,直接用自然语言对话即可操作。若想进阶学习,可关注官方发布的免费指南或参加正规技术论坛。
风口之下,AI公司和各类平台或许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消除信息差,让更多AI的追逐者擦亮眼睛。
网友看法
1、网友科技技术人:大概去看搜索看了下,其实也没问题 ,1、首先deepseek是开源的,根据开源协议可以修改商用 2、页面上写的deepseek部署工具帮不会本地部署的用户部署收点幸苦钱也没毛病 3、现在这些媒体也是没啥可报到了,骗说的有点严重了,骗是重罪。4、建议百度把搜索结果官方的都标记下官方,不要让用户被误导,或者非官方不让展现,放弃目前被社会诟病的竞价模式
2、网友墨白纪:百度功不可没
3、网友溪川上二世:为啥这部分人,总会被诈骗犯精准定位呢?这部分人不肯反思,也没有人替这部分人进行反思。这才是最可怕的!
4、网友赞颂传扬正能量:AI欺诈手段多样,主要包括声音合成和AI换脸等,以下为你介绍识别这些手段的方法: 交流互动识别法 ● 故意说错信息:在与对方交流过程中,一旦提到转账等涉及钱财的话题,必然要谨慎。此时可以故意说错一些和对方相关的信息,比如对方的某个经历、你们之间共同的回忆等,看看对方是否能指出错误。如果对方没有意识到问题,那么很有可能是AI诈骗。 ● 做约定小动作:聊天的过程中可以做一些之前跟朋友或亲戚约定好的小动作,比如特定手势、眨眼次数等,观察对方有没有反应。如果对方没有回应或者表示奇怪,那么很有可能是AI诈骗。此时一定要换一个联系方式跟朋友或亲戚联系询问情况。 ● 测试实时互动:如果遇到所谓熟人打来视频电话,不能判断是不是使用了AI换脸技术,可以试试打断对方说话,因为AI换脸往往需要提前录好内容,无法和你进行实时互动。如果对方表现出明显的卡顿、无法自然回应,就要提高警惕。 核实身份信息法 ● 仔细验证来源和身份:在与陌生人进行交流或涉及财务交易时,要仔细验证对方的来源和身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核实,如电话确认、官方网站查询等。切勿轻信陌生人的请求或提供个人敏感信息。 ● 多渠道确认:如果对方发视频,你就打电话给他;如果他打电话来,你就要求视频。通过不同的沟通方式交叉验证对方身份。不管哪种方式,只要最后是让你转钱,都要三思而行。 信息安全意识法 ● 了解常见诈骗手段:了解常见的AI诈骗手段,如钓鱼邮件、仿冒社交媒体账号、虚假客服、声音合成、AI换脸等。清楚这些手段的工作原理和特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警惕和防范。 ● 保持信息安全意识: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泄露个人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同时,避免点击垃圾邮件或未知链接,以防止恶意软件的安装。 ●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辨别能力:要警惕过于好处诱人或过于紧急的信息,保持冷静思考,不要被情绪和急迫感所左右。比如一些声称能快速获得高额回报的信息,很可能是诈骗陷阱。 技术辅助识别法 ● 寻找图像编辑痕迹:从技术角度辨别内容是否经过深度伪造,可寻找图像编辑痕迹。AI生成的图像或视频可能存在一些不自然的地方,如光影不协调、人物动作僵硬、表情不自然等。 ● 使用安全软件:安装并及时更新安全软件和防病毒软件,以提供对恶意软件和病毒的实时保护。定期进行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更新,确保安全漏洞得到修补。
5、网友仁爱梦想MNl:这些骗子应该大多是年轻人,为什么不把聪明才智用在正道上,专干坑蒙拐骗的事,获取不义之财呢?
6、网友德才兼备微风nX:牛鬼蛇神纷纷出笼[捂脸]
7、网友拟态美:转发了
8、网友元气铅笔CdX:转发了
9、网友杜成深:转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