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看待北大硕士当食堂阿姨的热点新闻,VIP农商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如下解读与看法。
如何看待北大硕士当食堂阿姨热点解读
据农商网于2025年03月30日 22时33分12秒发现,如何看待北大硕士当食堂阿姨热点,澎湃首席评论员 与归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毕业后选择留校当一名“食堂阿姨”。最近,媒体报道了26岁的黄女士的事迹,引发网友热议。
乍看这样的故事主线,再加上“北大硕士”和“食堂阿姨”的强烈对比,很容易让人在脑海升起问号和感叹号。不少人粗看新闻后,大为不解,进而发出种种喟叹。其实仔细阅读报道,或许就能报以理解。
黄女士表示,虽然食堂工作很累很辛苦,但不用脑力劳动,多休息就好。自己也去过互联网大厂实习,可每天被KPI推着走的滋味并不好受,“我本来就抗压能力一般,更想吃体力的苦”。这样的内心独白,理应被倾听。
朋友圈里有位大学教授就对此评价说,“大部分文科脑力劳动者的工作努力和工作效用之间的距离非常长,甚至常常有拳打棉花和泥牛入海之感,因此工作效能非常低,很容易丧失意义感。而体力劳动者的效能感非常高,意义也是看得见的。因此劳心者劳力时有欣喜之感,仿佛‘踏破铁鞋无觅处,原来心仪在眼前’,这是可以理解的。”
这位教授同时提醒,劳心者一旦劳力,不仅要虚心向后者学习,还应该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事实上,黄女士的选择并非躺平,她想一步步做到食堂经理;除了轮岗,她还做了一个健康餐窗口,愿景是为学生提供更健康的餐食,而其所学专业便是健康传播专业。
所以,这样的选择多少也有些“顺理成章”的意味,并非那么惊世骇俗。黄女士只有26岁,未来的路还很长,这或许只是人生经历中的一段小插曲。
北大读书时期的黄女士。
这也让我想起上大学时,不仅利用寒暑假在“高大上”的媒体实习过,还在水果超市做过服务员,在酒店做过前台接待。前者是脑力劳动,每天需要思考不同的选题和创意;后者是体力劳动,一站一天。但于我而言,收获都很大,并没觉得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甚至也未在意过体力脑力之分。
这样的心态,对刚毕业的求职者来说,同样可以有。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黄女士说“在食堂工作的时候,比在互联网大厂更快乐”。开心,难道不可以成为衡量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吗?
正如黄女士自己所言,“自洽赢过一切体面。”人与人之间不仅有专业、能力的差异,也有兴趣、生活态度的差异,以及事业观和财富观的差异。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性,让不同的人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各自生长。
换个角度看,也正是因为黄女士读了很多书,看过广阔的世界,才有了选择“另类”工作的能力。人生的美妙之处,就在于你还有余地探索不同的可能性。我们祝福每一个职业选择,也祝福每一段努力向上的人生。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让每个人都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前几天,还有一则“北大毕业生转行做正骨师”的新闻登上热搜。如果所有名校毕业生,都去了大厂、科研单位或考公考编,那恐怕才是不正常的。对少数的职业选择指指点点,无形中也会给择业者以压力,固化“什么样的学校毕业就该找什么样的工作”思维,让他们不敢真正遵从内心和身体的感受去选择。
时间回到两年前,黄女士曾发帖称,研究生两年期间也经历过迷茫,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从现实的角度讲,与其处在迷茫之中,不如多一些触手可及的尝试,哪怕只是过渡,也可能打开人生中的又一扇窗,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本期编辑 邢潭
网友看法
1、网友鲁淄阿甘:人家只是入职行政编的学校膳食管理处而已,几年之后就是膳食管理处的领导了,媒体一报道,怎么就成了食堂阿姨了? 去年有个山东大学毕业的男生入职本校的保卫处,结果媒体报道就是“一步到位干保安了” 这种“食堂阿姨”、“学校保安”的选拔,不次于公务员的程序和标准
2、网友天崖1981:你去食堂,月薪三千 她去食堂,月新三万 [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3、网友智慧北京大爷:我认为职业选择无关学历高低,快乐才是关键。北大硕士当食堂阿姨,同样值得尊重。关键人家考的不是做饭的阿姨而是管理人员。
4、网友正常的网名:“北大硕士当食堂阿姨”的现象,本质上是对传统精英主义价值观的颠覆性反思。其真实目的在于解构“学历=阶层跃迁”的功利逻辑,倡导个体价值实现的多元化路径。 从社会系统论视角,这一选择映射出两个深层动因:其一,高等教育普及后,学历标签的边际效益递减,促使个体转向精神满足优先的职业选择;其二,公共服务领域需要高知群体注入创新思维,如上海临港集成电路产业生态的构建正是跨界人才的成果。这种行为艺术式的职业实践,实为对工具理性社会的批判,通过身份反差揭示劳动本质的平等性,呼应了中央网信办强调的网络空间价值引导需求。
5、网友茉莉84090529:她留在大学食堂工作没有压力,轻松升职加薪。最关键的是目前在大学里工作,不管你是干什么的,福利效益都好过很多国企。
6、网友缤纷饭团2c3:赞同编者观点,俗话说人各有志,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只有自己明白。我女儿的大学同学,清华的硕士,一个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开了一个小饭馆,一个去做了传教士,还有一个当了导游,后来开了自己的旅行社,他们是真心喜欢才选择的,我女儿也觉得从事什么工作自己喜欢就好。所以,我们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年轻人
7、网友山水青田:回顾二三十年前的经典美剧不难发现,剧中博士开出租车、科学家当保安的情节屡见不鲜。这并非艺术夸张,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实中,现代教育制度下人才供应链早已陷入供需失衡的困境。一方面,高等教育持续扩张,大量高学历人才不断涌入市场;但另一方面,社会却难以提供与之匹配的岗位,致使学历与职业错位,人才资源严重浪费 。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对当下的教育和就业体系进行深入反思。
8、网友东篱陶翁: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在食堂工作就要称阿姨?不就是食堂工作人员吗?
9、网友老鼠爱吃草莓:自己的选择,开心就好;别人的选择,祝福就好![比心][比心][比心]
10、网友平淡江哥:学历不等于能力。
11、网友赞颂传扬正能量:北大硕士成为食堂阿姨的独特优势及教育背景对工作表现的影响: 1. 职业选择和价值观: ○ 黄女士选择食堂工作是因为她更倾向于简单的体力劳动,觉得这样更能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 她的职业选择体现了个人价值观中“自洽”的重要性,即遵从内心感受,而非传统的社会期待。 2. 教育背景的应用: ○ 虽然从事基础岗位,黄女士的教育背景为她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创新能力。 ○ 她希望通过健康餐窗口为学生提供更健康的饮食,这与她的健康传播专业背景相符。 3. 职业发展目标: ○ 黄女士的目标是成为食堂经理,这表明她把当前工作视为积累经验和管理能力的途径。 ○ 她的职业规划显示出教育背景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策略。 4. 社会对高学历低就业的看法: ○ 这样的选择引发社会对“高学历”与“低就业”的讨论,但也反映出职业无高下之分的观念。 ○ 鼓励对不同职业选择的理解和包容,尊重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生长机会。 总体来看,黄女士的选择体现了她对生活方式的独特理解和职业发展的创新思路。
12、网友诚达983:当官之前的基层体验锻炼而已[呲牙][呲牙]
13、网友博学多才的生活家sL8:说不定,几年以后成了北大校长!
14、网友顺其自然:据说北大本科毕业,就能进入体制内,何况研究生了。10年前,我老表家孩子,在北大汉语言文学系硕士毕业,在社会上没有任何关系,但中移动、中石化、中石油等六家国、央企,都抛出了橄榄枝,最后,选择了一家媒体央企。工作很好,收入挺高。
15、网友中年大刘哥:打饭一个月,餐厅负责人半年,物资采购部3-5年,后面就是副院长![捂脸][捂脸][捂脸]
16、网友迎面清风徐来:有人说,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不如早点去打工。 有人说,先就业再创业,先生存再谈理想。 有人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有人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17、网友国米龙精灵:说真的,我在所谓大厂不快乐,当个农民自己种菜自在快乐得多[捂脸]
18、网友喜欢圣道:高学历的人要抢,机器人要抢,工作岗位越来越稀缺
19、网友仁爱船帆Yt:硕士当食堂阿姨是教育提升的表现,以后差一点学校的博士都不一定能应聘成功,这事多了就不新鲜啦。
20、网友美术861: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