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三问工行“金条掺假”事件》解读,网友有何看法?

5月9日晚间,工商银行上海市嘉定支行就该事件发布声明称,一位客户在该支行辖属南翔支行购买了两款金条。…

关于三问工行“金条掺假”事件的热点新闻,VIP农商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如下解读与看法。

三问工行“金条掺假”事件

三问工行“金条掺假”事件热点解读

据农商网于2025年05月11日 22时35分43秒发现,三问工行“金条掺假”事件热点,银行买的金条掺假?网友一则爆料,将工行推至台前。

5月9日晚间,工商银行上海市嘉定支行就该事件发布声明称,一位客户在该支行辖属南翔支行购买了两款金条。5月7日,网传在上述金条剪开加工过程中发现疑似杂质,经核实,情况不属实。

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此次涉及的工行如意金条产品目前仍在销售。在工行App贵金属页面,如意金条排在“近期主打”页面的首位。截至5月10日,这一金条产品售价为4010.60元-160024.00元。

根据年报显示,2024年中国工商银行(集团)贵金属资产2082.42亿元,较2023年的1394.25亿元呈现出大幅增长。该行贵金属手佣净收入同比增长33% 。

一问:银行销售的黄金产品从何而来?

业内:工行委托黄金公司采购,银行质检以抽查为主

工商银行在声明中称,经与客户协商一致,两款金条送至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国家金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上海)进行质量检测,送检、领取检测报告环节,均由上海市嘉定公证处办理证据保全公证。

经检测,两款金条检测报告均记载“检测结论:金含量为99.99%”,无质量问题。经上述质检机构以专业方式清洗疑似杂质已脱落,应为金条售出后的外部附着物。以上结论均获客户认可。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各家银行、不同黄金产品来源渠道各有不同。

“一般来讲,国有银行销售的黄金实物产品,是从正规的渠道采集货源。”上海金融学院钱币博物馆创始人黄瑞勇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如中国金币总公司等,熊猫币等纪念币则由中国金币总公司制作,银行直接从该公司进货成品。而银行的品牌金条等主要与具有官方认证的企业进行合作并进行定制。

据了解,涉事金条上有“招金”字样,其生产厂家为招金集团,即招金集团与工行合作生产“如意金”系列金条。资料显示,招金集团成立于1974年,位于山东省招远市,是一家以矿业链、深加工产业链为核心,金融产业、环保产业、教育产业协同发展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公司旗下的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8日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

“工行相当于自费委托黄金公司采购生产。”一位银行贵金属部门主管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与工行不同,他所在的银行则是直接向黄金公司要成品。这两种模式都会对金条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且设有多个质检环节。

不过,上述银行人士透露,质检以抽查为主,因此也可能存在一定风险。银行的黄金出现问题存在几种可能性,如在金条检测环节,虽然都有检验证明,但基本是按批次抽检,银行每年的抽检也都是在仓库随机挑选部分金条去三方机构检验;同时,在物流环节上不排除可能掉包的情况。此外,有些金条存在回购以后二次销售的情况,不排除掉包的问题。

二问:黄金为何会发黑?

实物黄金可能沾染附着物,消费者熔金也要选正规门店

此次事件中,当事人购买银行投资金条后,到一家金店打造首饰。金条在金店被剪开、过火,也正是在此过程中,黄金出现变黑现象,因此当事人质疑黄金掺假。

工商银行声明称,网友提出质疑的杂质“应为金条售出后的外部附着物”。但这份声明对于“外部附着物”并未进行解释。

“如果黄金产品的含量为99.99%,在过火检测时并不会发黑,反而会越烧越黄。而过火后有黑色产生,就意味着可能存在杂质。”一位黄金回购领域资深专家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无论是回购还是打造首饰,将金条剪开、过火是必备检验黄金纯度的流程。

上述黄金回购专家解释,一般来讲,一些黄金饰品制作过程中使用的焊药、由于长期佩戴所沾染的油泥等,都会让实物黄金产品在过火时发黑。其中,大量使用焊药的实物黄金产品主要出现在20年前,且以金饰为主;而长期佩戴后所产生的油泥含量也不会太多,通常在过火前金饰需要清洗,油腻和附着物即可被洗掉。

在黄瑞勇看来,当前由于黄金价格较高,市场存在不良金店商家使用特定手段,让黄金“看起来”不纯、克扣分量的行为。因此他建议,消费者熔金还应选择值得信赖的正规金店。

三问:买到假黄金如何维权?

可要求银行提供生产商检测报告,遭遇掺假主张惩罚性赔偿

去年以来,金价持续上涨,黄金掺假事件也频繁出现。贝壳财经记者搜索发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针对假黄金的投诉,主要集中在黄金首饰方面,暂未发现银行销售的黄金案例。

针对假黄金乱象,金融监管资深专家周毅钦表示,金融消费者首先要保留好购买凭证、金条编号及包装等材料。若涉及第三方检测,建议从拆封到检测全程进行录像。其次,可携带相关证据向销售银行投诉,与商业银行协商处理。若双方协商未果,可拨打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茉表示,现实中由于部分精炼厂为降低成本,会在黄金提纯环节掺入廉价金属。部分银行已经推出附加险种,消费者可以购买“质量保险”,承保后续检测不符导致的损失。

“如果已经从银行购买到掺假金条或者金饰,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要求银行提供生产商资质、检测报告。”陈茉表示,若银行拒绝,可以向属地金融监管局投诉并申请调解。

陈茉表示,消费者可以委托国家级检测机构(如国家金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鉴定,能够确保取样过程合规;消费者也可以申请法院委托鉴定,若经鉴定证明金条或金饰确实掺假,消费者可以依据《民法典》第584条主张“实际损失赔偿”或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主张惩罚性赔偿。

今年4月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提示消费者在当前高价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购买时需多方考量、谨慎决策。消费者在购买时需查验完整信息;需警惕镀金(表层0.1μm金层)或包金(金层占比不足5%)风险;警惕新型造假技术,防范“纳米级镀层”骗局等。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提示,黄金消费一般属于大额支出,消费者在购买黄金和黄金饰品时应尽量选择信誉良好、售后完善的品牌或经营者,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黄金饰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张彦君

网友看法

1、网友道者自道:从网上的图片看很像是内部夹心,不太像是贴在表面上“外部附着物”。对于这个,回应里完全没有提到。

2、网友新瓶旧酒:我们知道这是假的, 它们也知道我们知道是假的, 我们知道它们知道我们知道是假的, 它们知道我们知道它们知道我们知道是假的

3、网友拓荒青年or完美写手:三问工行“金条掺假”事件:银行金条从何而来,熔金为何会发黑?![赞][赞][赞][赞][祈祷][祈祷][祈祷][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4、网友肥狼非狼:三个想不通:一是买方发现问题后,既不报警也不投诉,而是委托朋友发朋友圈!二是卖方既然认定质量没问题,为啥不追究买方及其朋友造假的责任?三是卖方出具声明后,买方及其朋友就销声匿迹了,就算买方一贯低调,那朋友可是有泼天的流量可以蹭啊

5、网友煮夫A+:对接金条负责人已经开除了

6、网友我上学被打了: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媒体,有问题就应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解决提问题的人,

7、网友万宇的叶希:宇宙第一大企业无人可办[赞]

8、网友半城云师:告他,退一赔十

9、网友美丽鲁山:这么大的事?关乎企业生死存亡,只是为客户达成谅解???不追法律刑事责任??

10、网友热心钢笔PM:黄金属于惰性材料,说它会变黑,杂志哪里来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在中国比福利彩票、中国红十字会还假。事实是银行开空头支票,仅此而已。这个可能已经搞了几十年了[捂脸]所以让你不要拆包装就是这个原因,不等价交换就是诈骗犯罪

11、网友原来娱此:众目睽睽下矢口否认,有造假嫌疑,丢失的公信力谁来承担,造假事件不能一句“附着物”轻轻带过,这是把全国人民当傻子

12、网友众生佛h:工行拖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入局了!让它以后的公信力何在?[打脸]

13、网友远见卓识柳叶wy:就是卖给你的是一坨屎他也不会承认 你能把他怎样?

14、网友自由的河流oA:我们知道这是假的, 它们也知道我们知道是假的, 我们知道它们知道我们知道是假的, 它们知道我们知道它们知道我们知道是假的

15、网友制造业卿工:我们做一个几十块钱的壳子都是全检。你居然告诉我这么贵重的东西是抽检?[捂脸] 赶紧抓里面的蛀虫,别让这帮蛀虫跑了。

16、网友用户7362560282609:为了证明正品,却要求购金者买保险?啥操作?[炸弹]

17、网友天空6709:包装袋完整何来附着物?

18、网友优雅菠萝1o2u:这事的严肃性,严重性,国人见怪不怪了。但传到国际上丢的不仅是某行的信誉,更是一个国家的脸面…

19、网友中国·大连唐朝:黄金造假扰乱金融,触犯法律,应追责???

20、网友贪嗔痴WY:记得好像曾经的某一天澳大利亚直接说过他们曾经向中国市场发过假黄金。可整个中国黄金相关部门和行业跟聋了,哑了一样。[捂脸][捂脸][捂脸]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304570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