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央文件再提“涨工资”释放什么信号的热点新闻,VIP农商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如下解读与看法。
中央文件再提“涨工资”释放什么信号热点解读
据农商网于2025年05月27日 22时39分45秒发现,中央文件再提“涨工资”释放什么信号热点,文|凯风
涨工资的信号,越来越明确了。
日前,中办、国办联合印发文件提出,推动企业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
这不是顶层文件首次提及“工资增长”。
今年年初的国常会强调,“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
随后发布的促消费文件提出,更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置于各大政策之首。
不到一年时间,重要文件多次重申“涨工资”,释放了什么信号?
01
为何反复重申“工资增长”?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没有收入增长作为根本支撑,提振消费、刺激内需就无从着手。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今年以来,从上到下的促消费文件,不再简单着眼于发券发补贴,而将“增收”放在于首位。
涨工资之于经济的意义,不只在于消费,更在于重塑预期,从而打破通缩循环。
只要收入能保持增长,每个人都有对于未来的增长预期,消费意愿的提升、生产-消费循环的畅通都不在话下。
在我国,工资性收入占了居民收入的60%左右,是绝大多数人唯一的收入来源。
因此,促进“工资合理增长”,在政策上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先级。
道理很简单,也没有人不想涨工资,但工资显然不是想涨就能涨。
毕竟,收入水平,与大环境息息相关,也与企业经营形势密不可分,但这并意味着政策没有作为空间。
“限高、扩中、提低”,就是当前的政策公约数:
限制高收入群体的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
今年以来,多地陆续上调最低工资。
上海从2590元调整到2690元,欠发达的青海从1880元调整到2080元,涨幅达10.6%。
对于中产群体来说,工资增长取决于大环境和行业走势,政策能做的则是稳就业和稳增长。
虽说不少省市出台工资指导线,将工资涨幅定在3-9%,部分地区更是上不封顶。
但指导线,言外之意,只有“指导”意义,没有任何强制性。
值得一提的是,减负也是增收,发放养老金也算是增收。
农民的养老金,中产的生育补贴,幼儿教育纳入免费教育,都可视为实质性意义的“增收”。
因此,促进工资合理增长,既要着眼于经济发展本身,也要诉诸于增收、减负、发放养老金补贴等组合拳。
02
稳住股市楼市,不是说说而已。
对于芸芸众生来说,收入主要来自两大块,一部分是工资,一部分是财产性收入。
楼市、股市,是最大的财产来源。
房价、股价上涨有着明显的财富效应,居民资产增值,向来都有推升消费的倾向。
关于财产性收入,向来有“中房美股”之说。
我国居民的财产近7成都来自房子,而在欧美家庭资产中,股票、基金等占了半壁江山。
即使从整体来看,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比仅为8%,远低于欧美国家15-20%的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因此,在工资增长之外,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就成了关键,这也是重要会议多次强调 “稳住股市楼市”的原因所在。
过去我们常说“稳住楼市”,为何股市获得了同等重要的优先级?
过去房价一路狂飙,虽然“六个钱包”的挤出效应不容小觑,但财富效应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消费。
如今,当楼市的财富效应大打折扣,房价波动对于收入的影响逆转,原本就占比不高的股市,自然要形成接力。
不只如此,股市通常被视为经济的晴雨表,与社会预期和公众信心息息相关。
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一场牛市来扭转预期。
因此,无论出于重塑预期、巩固信心的需要,还是创造更大的财富效应、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做大股市都必不可少。
03
我国各行各业的工资水平,究竟如何?
就在一周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披露202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情况。
数据显示,202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2.4万元,私营单位为6.9万元。
以月简单折算,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月均工资超过1万元,私营单位月均工资约5700元,两者相差近一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包括体制内,但不全是体制内。
它涵盖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股份制企业、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等,可视为大企业的集合体。
与之对比,城镇私营单位则以中小企业为主,受外界大环境变化的影响更大。
从行业分布来看,不同行业的平均工资存在较大悬殊,最高与最低的行业相差接近4倍。
单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最高的三大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金融业、科研服务业,最高的达23.9万元。
最低的三大行业则是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相关行业,最低的仅有6万元。
同样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平均工资,指的是税前工资,未扣除五险一金,且是平均数,而非与现实体感更接近的中位数。
此外,这里只统计了单位就业人员,大量的个体户、灵活就业人员并未纳入其中。
无论如何,不同行业基本面不同,受大环境的冲击不一,收入形势截然不同。
这意味着,涨工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发力,更需要经济增长作为终极支撑。
网友看法
1、网友春风6561:能涨工资的都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个别效益好的私企有可能也会涨工资,至于效益不好的私营企业,打工的,谁给涨工资[捂脸]
2、网友故里知晓水生木:增发货币,对冲通胀,缓解通缩,稀释个债,拉动内需,提振消费,扩大税收,隐性化债,消除经济压力,化解国内矛盾,用时间换空间,谋求祖国统一,实现中华复兴。
3、网友lj青年: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个人制定并实施工资增长计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职业规划与目标定位: ○ 深入了解行业趋势,做出相应职业调整。 ○ 设定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包括职级晋升和薪资水平提升。 2. 技能提升与学习: ○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专业素养。 ○ 具备多元化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3. 灵活适应变化: ○ 考虑职业转型,寻找适合的岗位和行业。 ○ 接受临时性工作,增加职场经验。 4. 积极管理个人品牌: ○ 提升个人形象,展现专业自信。 ○ 扩展社交圈子,拓展人脉资源。 5. 灵活就业与副业创收: ○ 考虑灵活就业方式,如自由职业、兼职工作。 ○ 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副业,增加收入。 6. 保持积极心态和抗压能力: ○ 保持乐观心态,寻找机会改善自身条件。 ○ 提升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通过以上策略,个人可以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实现工资的持续增长。
4、网友荒漠北辰:一个字 “好”[赞] 形势大好![赞][赞][赞]
5、网友minne0710:期待政策落地
6、网友友爱面条VD:说的太好了[赞][赞][赞][祈祷][祈祷][祈祷]
7、网友超越无限:先落实劳动法!
8、网友七彩云41372040:国家一直在要求涨工资,无良企业都在压榨工资,就是没有监管。提口号对打工人来说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还得有一个得力的监管部门。
9、网友奔跑的卉:希望不是只有公务员 企业编的涨,政策一定要向劳苦大众倾斜!否则就是故意使得贫富差距更大!!
10、网友用户川藏高原:工资没有强制性,本身就是很低的最低工资都兑现不了。许多服务性岗位,虽然接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了,但是工作时间是996。工资性收入来源是绝大多数人的唯一来源,没有强制措施,只能是财政支付的人群可以保证。靠经营,理财,不动产或自己当老板的人毕竟极少数。
11、网友简心加油:涨工资才能促进消费,不管谁涨,总归消费者的钱多了。下一步希望多放假,听听群众的呼声。有假期才能出来消费啊,有假期群众才会觉得生活美好,想生孩子啊。
12、网友泊岸2018:一是限制高工资,二是提高个税起征点,三是对二孩以上家庭政策扶持,四是开征不婚不育税,待结婚生完孩子再退税。
13、网友一心一意微风cI:这个退休工资不论你咋涨,你不能给这个差距拉的太大,关键是现在这个退休薪金差距的大的太离谱了,就拿我们的小城市来说,有的退休金6000多到7000多啊,有的退休金才2000多1点
14、网友雄鹰:工资不应该硬性增长、会通货膨胀、应该稳物价为民生,工资涨了工作少了,应该同工同酬、高降低调
15、网友李靖斗地主:在中国,企业老板和高管拿的太多,员工拿的太少
16、网友足智多谋风声hx:我们这里的公职人员确实是涨工资了,人均600元每月,从1月1日起!
17、网友鬼谷子春秋:“底层老百姓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