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彼得辞世:曲未终 人不散的热点新闻,VIP农商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如下解读与看法。
陈彼得辞世:曲未终 人不散热点解读
据农商网于2025年06月17日 22时35分42秒发现,陈彼得辞世:曲未终 人不散热点,一把吉他,一世漂泊,一生爱国心。
6月17日,资深音乐人陈彼得之子发布讣告,其父于2025年6月14日上午9时46分在成都安详辞世,享年82岁。
“曲未终,人不散。”讣告中的这句话,仿佛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告白。
在此,让我们简短回顾一下这位“流行音乐教父”的一生。
从成都到台北
1943年8月12日,成都的暑气正浓。陈晓因——后来以艺名“陈彼得”闻名于世——此诞生。他的父亲是空军飞行员,家境不错,这使他在那个动乱年代依然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然而1949年的人生转折让这样的生活戛然而止。那一年,5岁的陈彼得随父母登上飞往台湾的航班,一家人却不得不将年仅3岁的弟弟留在成都外婆身边。飞机起飞的那一刻,谁也不知道,兄弟二人的下一次见面竟是在近四十年之后。
在台湾眷村的岁月里,母亲口中的四川话成了他与故乡唯一的联系。母亲讲述的成都小吃、梧桐树荫,在他心中种下了乡愁的种子。乡音成了他最初的语言记忆,这份记忆将在半个世纪后重新苏醒,成为届时他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
眷村旧照
在台湾的日子里,陈彼得一天天长大。父母都期望他成为工程师,陈彼得也如他们所愿考取了台湾成功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但对于陈彼得来说,音乐才是真正的人生挚爱。大学时代的他痴迷于甲壳虫、猫王和鲍勃·迪伦,会唱数百首英文歌。怀着对音乐的狂热,他自制电吉他,还和陶喆的父亲陶大伟一同组乐队,在歌厅做驻唱,成为台湾最早的一批流行歌手。
当时,歌厅里的外国客人居多,他需要一个便于记忆又比较时髦的艺名——“陈彼得”由此诞生。
“音乐教父”
陈彼得在歌厅崭露头角后,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当时的台湾乐坛大佬翁清溪第一次见到桀骜不驯的陈彼得时便放话:“这个陈彼得,不得了!”1971年4月,在翁清溪的提携下,陈彼得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玫瑰安娜》,收录了《梨山痴情花》《迷你迷你》等10首歌曲。
不过,当时的台湾乐坛正是一代华语天后邓丽君的天下,甜美情歌风靡一时。适合陈彼得的歌曲并不多,翁清溪鼓励他自己创作。无心插柳柳成荫——1972年,他将无意间吹的口哨谱成曲子,没想到最后却成了传唱大街小巷的经典曲目《含泪的微笑》。
在甜美情歌盛行的年代,陈彼得独树一帜、大胆创新,率先将摇滚、R&B等西洋元素引入流行乐坛,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先锋性的融合为华语流行音乐开辟了新天地,也为他赢得了“台湾流行音乐教父”的称号。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陈彼得的名字在乐坛已是如雷贯耳。鼎盛时期,电台评选热歌,前三名竟全是他的作品。在这段时期,他还创造了好几个“一曲捧红一人”的神话:费玉清凭《一条路》《一剪梅》《几度夕阳红》大红大紫;刘文正靠《迟到》《一段情》红遍两岸;高凌风也因他量身打造的《那天晚上》《不说一句话》跻身巨星行列,甚至连“高凌风”这个艺名也是陈彼得取的。
“谁要是不红了,就去找陈彼得写歌,只要他肯写,就一定能红。”当时的台湾音乐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凤飞飞、高胜美、欧阳菲菲、徐小凤等歌手,均因演唱他创作的歌曲而攀上事业高峰。
盛名之下,陈彼得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何处。80年代中后期,他为歌手凌峰创作了《吾爱吾国》,抒发对故土的思念:“如果有轮回,我情愿投生,再回到中国,因为我还没有见识过她的地大物博”。然而遗憾的是,这首歌尚未发行就遭到台湾当局封禁。
与此同时,陈彼得牵头成立了台湾演艺工会,为艺人争取权益。在他的带领下,艺人薪水实现了“三级跳”。但工会事务的繁杂、创作的瓶颈,加上爱国热情被误解的多重压力,终于压垮了这位音乐才子——正值盛年的陈彼得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一次演唱会上,作为嘉宾的陈彼得唱完两首歌后突然离场。“心跳得人就要快爆炸了,我感觉到我必须马上要去急诊。”他回忆道。从此,陈彼得在乐坛彻底“消失”,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出口。
回归故乡,歌唱祖国
1987年10月,台湾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消息传来。陈彼得瞬间泪流满面——这一天终于等到了!次年5月,44岁的陈彼得踏上了回乡之路。走下飞机,他看到一个酷似自己的面孔。没有多余的言语,两人默契地微笑、握手、拥抱。失散近40年的兄弟就这样重逢了。
弟弟带他从上海返回成都。家乡的梧桐树、担担面的香味,让母亲口中的记忆变得鲜活起来。陈彼得吃着家乡的蒸菜赞不绝口,尤其是一碗担担面,吃得他泪眼婆娑:“是母亲的味道。”
同年11月,陈彼得率团在大陆举办20场“探亲演唱会”。成都、重庆、武汉的万人体育场,场场爆满。舞台上的他甩掉围巾和外套,动情高呼:“今天晚上没有什么台湾海峡,咱们今天就是唱,你们要唱多久我就唱多久!”
这次回乡成为他人生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90年代初,陈彼得将事业从台湾移至大陆,1993年旅居广州,2001年定居北京。在北京胡同里,他创办“喜鹊棚”录音棚,专门提携热爱音乐的年轻人。窦唯、崔健、汪峰等后来在华语乐坛红极一时的音乐人都曾在这里录过歌。
不过,对陈彼得个人来说,更重要的转变是创作方向的改变。中国古诗词成为他的新素材,他陆续为上百首古诗词谱曲。在陈彼得看来:“古诗词几千年留传下来,它还不够好吗?要把它展示出来,展示在世界的面前,让世界知道我们民族里面有这些多么好的瑰宝。”
2018年,74岁的陈彼得登上《中国好声音》舞台,自弹自唱《飞屋环游记》主题曲《Remember me》。当他在台上演唱的时候,四位导师无一转身。然而,当演唱结束、导师们看到他的真容后,庾澄庆立刻起身问好,周杰伦忙不迭地跑下评委席拥抱他。庾澄庆后来解释,在乐坛,陈彼得是几乎所有人的大前辈,他们完全不配当陈彼得的导师,所以无人敢转身。
同年3月,他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以现代方式演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震撼全场。陈彼得说:“辛弃疾是壮志未酬的一个武将,我唱这首歌的意思就是,告诉辛弃疾老爷子,他梦想中强大的中国,我们这个时代做到了。”
2019年春节期间,央视快闪活动在成都宽窄巷子举行。白发苍苍的陈彼得抱着吉他,领唱《我和我的祖国》。当上万人的歌声在他耳边响起,老人仰望天空,将拳头放在胸口,哽咽难言。事后接受采访时,他动情地说:“70多年了,终于能站在故乡歌唱祖国,还有什么比这更感人的吗?”这次演唱还一度让他成为“感动中国2019”候选人物。
晚年回归成都的陈彼得继续创作不辍。2021年4月,他推出为家乡创作的第一首歌《天府之水天上来》。2023年8月,80岁高龄的他在河南卫视七夕晚会演唱《追梦人》,那沉淀岁月的声音让无数观众泪目。直到2024年初,他仍活跃在舞台上,参加大湾区新年音乐会,与郁可唯共同演唱《故乡的云》等经典曲目。
尾声:曲终人不散
2025年6月14日,陈彼得在成都走完了他82年的人生旅程。家人发布的讣告中写道:“这位华语乐坛永恒的追梦人,曾以《一条路》丈量人生,借《青玉案·元夕》叩问岁月长河。那些刻进血脉的旋律,承载着他对艺术的虔诚...曲未终,人不散。”
陈彼得的一生,是半部华语流行音乐史的缩影——从革新中国台湾乐坛的教父,到中华古诗词的守夜人,他用旋律跨越海峡,让文化血脉在音符中重逢。他的友人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这样评价他:“这位老人值得尊重。他的一举一动都是爱国热情的流淌和对音乐以及传统文化的热爱。”
从《一剪梅》到《我和我的祖国》,从台北录音室里的年轻才子到宽窄巷子里的白发歌者,陈彼得用一生诠释了“音乐无界,赤子有根”的深刻内涵。当他弹唱起那些千古名句时,人们仿佛看到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位永远的游子,终于循着星河流转的歌声,回到了永恒的故乡。
网友看法
1、网友燕阳墅主1:爱国心,家国怀,老人家西去安好
2、网友顶级鲸鱼LL:老人家一路走好。两岸一家亲。永远不离分
3、网友不羁逆旅:听过他唱的《乡愁》: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现在他终于可以跟母亲相聚了…
4、网友心陽子:先生的《归雁》至今萦绕在脑海: 我是一只孤雁 飞过高山 飞过大海 不知走过多少岁月 多少时光 走着坚实的脚步 带着羞怯的身心 终于找到了自己出发的地方 请你 请你靠近我 无言的故乡 让我 让我靠近你 无怨的故乡 你在我眼中是陌生的模样 却是我梦中的熟悉的地方 哈哈哈 看你一遍又一遍 想要把你好好端详 那么多的话想说 也说不完 请你 请你靠近我 无言的故乡 让我 让我靠近你 无怨的故乡 你在我眼中是陌生的模样 却是我梦中的熟悉的地方 哈哈哈
5、网友坦荡的葡萄MPDZiE:陈老一路走好[祈祷][祈祷][祈祷]
6、网友健康平安,未来可期:深情缅怀,一路走好![祈祷][祈祷][祈祷]
7、网友朱富贵爱写字养花:陈老先生,一路走好啊[祈祷][祈祷][祈祷]
8、网友小后天呀:衰老是我们终将迎接的那场落日,曲未终,人不散,愿陈老先生一路走好!
9、网友加尼米德庭记:年近八旬,还突破式创作元夕,成都府,不亏是乐坛大师[赞][赞]
10、网友烘焙人高:先生一路走好。
11、网友全屋定制价格鉴定:一路走好!您的音乐和歌声永流传!
12、网友.渊.:老爷子一路走好。
13、网友天佑之love:陈彼得老爷子驾鹤西去,一路走好![泣不成声]
14、网友我的花儿都在哪:前几天还在听他唱歌。。。一路走好
15、网友幽默风声tT:陈老一路走好[祈祷][祈祷][祈祷]
16、网友江东日暮云:老先生一路走好[流泪][流泪][流泪]
17、网友藏否古今打油诗:缅怀陈彼得先生 《迟到》岁月情难逝,《阿里》传奇韵永留。 《一剪》梅香飘万里,《无言》结局意千秋。 《一条》漫漫长途路,数首经典绕指柔。 乐坛泰斗今仙去,音魂不朽耀九州。
18、网友70当年情:曲未停,人已逝。老先生驾鹤西去,一路走好!
19、网友活泼旭日Xs:缅怀! 一路走好!
20、网友积极的清风I: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