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健林和万达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的热点新闻,VIP农商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如下解读与看法。
王健林和万达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热点解读
据农商网于2025年09月28日 22时31分07秒发现,王健林和万达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热点,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那句火遍全网的“一个亿的小目标”这个梗?当年说出的时任亚洲首富王健林,恐怕怎么也想不到,在十年不到的时间里,他居然会因为偿还不起“小目标”,而被法院下达“限制消费令”。不让坐飞机,不能住星级酒店。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那个曾经的中国乃至亚洲首富、万达帝国的掌舵人。这次,不是因为什么买不起私人飞机而上热搜,而是因为他旗下的核心公司——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连一笔金额不大的款项都拖欠不还。导致老王被限制了高消费。这戏剧性的一幕,不禁让人想问:首富的“小目标”怎么就变成了“小麻烦”?那个庞大的万达帝国,究竟哪根支柱最先出现了裂缝?
我们先梳理一下,老王这次的“限高令”,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次把王健林推上风口浪尖的,其实是一张来自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限制消费令”。表面看,起因是大连万达商管拖欠了上海一家企业一点“小钱”。但明眼人都知道,这绝非简单的合同纠纷,而是万达深层次债务危机的一次公开“爆雷”。
关键点在于,被起诉的主体是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这是万达最核心的未上市主体之一,承载着大量历史债务。而王健林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即便不担任法人,也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这就像一家之长的儿子欠了债,债主找不到儿子,那咋办呢?自然要上门找家长。更重要的是,这次“限高”发生在王健林已经“断臂求生”,让出了最优质的资产——珠海万达商管的控股权之后。这说明,之前卖掉“未来希望”换来的救命钱,依然没能填上母公司历史遗留的债务深坑。现金流紧张到连小额债务都违约,这信号已经足够危险。
那么接下来咱们聚焦最关键的问题:万达到底欠了多少钱?才会导致违约发生?
要理解王健林的困境,就必须看清万达背负的债务冰山。万达的债务问题,根源可追溯到其狂飙突进的年代。通过高杠杆模式,万达在全国乃至全球疯狂收购,资产规模急剧膨胀,但负债也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转折点发生在2017年,国家加强对企业海外投资的监管,万达的融资渠道骤然收紧。为了活下去,王健林开启了著名的“甩卖模式”:出售酒店资产包给富力,文旅项目卖给融创,海外资产如万达芝加哥大厦、澳洲黄金海岸项目等也陆续清仓。这些操作虽然回笼了巨额资金,但相对于总负债,仍是杯水车薪。
根据公开市场数据,近年来万达系到期的公开债务压力巨大。尽管通过一系列艰难谈判,与部分债权人达成了展期协议,暂时避免了公开市场违约,但其债务总量依然惊人。可以说,王健林过去几年一直在做的,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用出售资产和项目股权的收入,去应对源源不断到期的债务。而如今,能卖的优质资产似乎越来越少了。
核心问题来了:老王难道没有别的资产能自救了吗?
很多人会疑惑,王健林不是还有那么多万达广场吗?卖掉几个不就有钱了?这里就涉及到商业地产变现的核心难题:速度与价值。
万达广场是重资产,价值巨大,但交易流程极其复杂,不是想卖就能立刻找到接盘侠并完成交易的。首先,寻找合适的买家需要时间;其次,交易金额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对买方的资金实力是巨大考验;最后,涉及股权变更、债权处理、政府沟通等,周期漫长。在债务危机火烧眉毛的时候,这种“慢变现”资产远水难解近渴。
相比之下,王健林选择先出售万达电影的控股权和珠海万达商管的控股权,是更现实的选择。因为这些是上市公司或准上市公司股权,交易相对标准化,变现速度更快。但代价也是惨重的:他失去了自己一手打造的两大核心平台的控制权。从“卖子求生”到“卖盔弃甲”,王健林的筹码正变得越来越少。
最后再带大家梳理一下时间线,我们看看万达的商业版图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萎缩的
我给你们整理一下王健林商业版图的变迁,其实说实话,这还真有点像是一部帝国收缩史。
全盛时期(2017年前):这个时候的老王和小王都可谓是风光无限。他们拥有港股上市的万达商业和A股上市的万达电影两大旗舰,业务横跨地产、影院、体育(如马竞)、文旅(万达城)、金融等,是一个庞大的商业生态系统。
收缩转型期(2017-2023年):最大的变革主要发生在这几年里,其核心动作是万达商业从港股私有化,谋求回A,并拆分为重资产的大连万达商管和轻资产的珠海万达商管。期间不断出售海外和国内非核心资产。
现状(2024年后):万达电影控股权已售予儒意集团;为化解珠海万达商管的对赌危机,其控股权也移交给了太盟投资集团为首的财团。王健林的商业版图,已经从一個覆盖多领域的“帝国”,收缩为持有部分资产股权的“诸侯”,影响力和控制力已不可同日而语。
从万达的兴盛与衰落中,我们不免要思考一个问题,这究竟是偶然?还是经济周期的必然?
其实王健林的遭遇,无疑是一部充满戏剧性的商业兴衰史。从首富到被“限高”,从买买买到卖卖卖,其个人命运的背后,是房地产行业高杠杆模式从黄金时代走向落幕的缩影,也是企业家在宏观经济和政策周期面前无力感的真实写照。
我说实话,一个人的认知和选择其实很难对抗周期规律,因为生命长度的有限,导致顺风时期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可一旦周期拐点、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到来时,就很有可能出现“利润回吐”,这用资本市场里的话来说,叫作“盈亏同源”,所以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希望大家也记住这个案例,老王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与学习。
网友看法
1、网友西瓜太帅:老王还是可以的,至少没跑路,一直在还债
2、网友长久:没必要嘲笑王健林,而是要大骂许家印
3、网友让生命呈现美丽:在去土地化财政的路上,时代无声无息的抛弃一代地产大亨,令人唏嘘[流泪][流泪] 新的征程,科技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将改写人类生活[福][福][福][福][福][福]
4、网友我家有只小花:但王建林比许家印好一万倍
5、网友坐井观天:[赞][赞][赞]王健林总是好样的,王总卖地卖房卖物业,就是没有卖过国,宁可自己被限制高消费也不想欠银行不想欠国家的。
6、网友劲泳的思考笔记:连首富都被限高了,那我被限高也没什么毛病[捂脸][捂脸][捂脸]
7、网友kenvi9999:如果万达当年能成功在A股上市[祝福]是不是这个企业就能有救了呢
8、网友无忧的山丘Z1h:千千万万个人被它给骗了,资产转走了,儿子在外花天酒地,吃喝玩乐。
9、网友飞翔的老鸟66:王思聪泡女孩一送几百万 真缺钱?
10、网友正九方:王健林做只错了一件事,就是从香港撤牌回大陆上市
11、网友珊玥剪辑:老王算是负责人的商人了,毕竟军人出身,商场起起落落并不是他一个人能左右的,大环境变了
12、网友空文讨一个“执行难:[祈祷][祈祷][祈祷] 昔夸亿万小目标,今限高,显萧条。 广场频售,债务似山高。 股权冻结连环锁,风雨骤,尽飘摇。 红发佝偻意气消,锦衣皱,显寂寥。 世间荣枯谁曾料,潮起落,终有道。[赞][赞][赞]
13、网友海潭竹韵:给万达一点时间,给民营企业一点空间。让这样的企业稳住,让理性自救者看到曙光,比任何政策口号都更能修复信心。
14、网友追光拾梦人:王健林是个负责任的商人,只要他有一颗负责任的心,被限高还是最后结果如何,他都是一个英雄式人物。
15、网友竹下听蝉:那么,老王跟老许有什么区别?
16、网友Bryant布莱恩:能还钱不逃避已经胜过好多人,欠我债的人快还钱[流泪]
17、网友120c:当年美国三大经济支柱金融、汽车、房地产,现在是科技和军工。我们是不是也在这条路上[捂脸]
18、网友自由的帆船Aj:他那句“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的话,言犹在耳,如今的状况就是他高杠杆+对赌协议的胆子大,遭遇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必然后果。
19、网友左右手2022:那个抱着小小健林做直播的网红快来继承债务…
20、网友魂动:不知道汪小菲会不会反怼王思聪现在手里还有几个钢镚?[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