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来历和风俗?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古代人们根据季节来表示气候的一个节气,“霜”是天气寒冷、昼夜温差比较大的一种表现,因此就用“霜降”命名这个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关于霜降的来历和风俗图片以及霜降的来历和风俗图片,霜降的来历和风俗ppt,霜降的来历和风俗教案,霜降的来历和风俗英文,霜降的来历和风俗饮食等问题,农商网将为你整理以下的日常知识:
霜降的来历介绍
霜降的由来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
结霜的植物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的习俗
1、霜降吃柿子
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2、霜降吃鸭
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
3、吃萝卜
山东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秋后萝卜赛人参。萝卜是种家常菜,也被认为是秋冬的看家菜之一。
4、吃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
5、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登高过程中,应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6、农事
“霜降前后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麦忙。早播小麦快查补,保证苗全齐又壮。”这是霜降农事谚语里的一段,我们就可以知道在霜降这一天也有农事的习俗。
描写霜降的古诗
1、霜降草花落,林柯亦纷披。耿耿园中菊,煌煌发幽姿。——宋·朱岂《采菊亭》
2、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唐·白居易《谪居》
3、黄叶已先霜降落,白云长在雨余生。龙门林屋无多远,此去寻幽莫计程。——明·徐贲《送张山人还天平》
4、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唐·元稹《赋得九月尽》
5、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唐·白居易《读汉书》
6、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时。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唐·白居易《早冬游王屋》
7、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宋·黄庭坚《谪居黔南十首》
8、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元·王冕《舟中杂纪·其十》
9、霜降水泉涸,风紧草木枯。柴扃常自闭,淡泊守园庐。——宋·舒岳祥《送达善归玉塘》
10、雪来松更绿,霜降月弥辉。即日调殷鼎,朝分是与非。——唐·贾岛《谢令狐绹相公赐衣九事》
霜降的来历和风俗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古代人们根据季节来表示气候的一个节气,“霜”是天气寒冷、昼夜温差比较大的一种表现,因此就用“霜降”命名这个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
霜降的风俗有吃柿子、登高、赏菊、吃鸭子、吃牛肉等。
霜降来历和风俗
霜降之后,菊花盛开,正是赏菊的好时机,在我国古代,这段时间人们会登高山、赏菊花,也是文人比较喜欢的一种雅事,现在我国一些地方在霜降之后都有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的风俗。
在我国闽南、台湾等地区,霜降这一天还要吃食物进补,这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贴秋膘”,每到这个时候,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十分火爆,适当的食用对身体也有很大好处。
而在我国广西玉林一带,人们习惯在霜降的时候吃牛肉,一日三餐变着法吃,例如早餐的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炖牛腩煲进补等,认为这样会让身体更为强健,以度过严寒的冬天。
霜降的来历和风俗
霜降来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已出现降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
霜降习俗:
霜降之后,菊花盛开,正式赏菊的好时机,在我国古代,这段时间人们会登高山、赏菊花,也是文人比较喜欢的一种雅事,现在我国一些地方在霜降之后都有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的风俗。
在我国闽南、台湾等地区,霜降这一天还要吃食物进补,这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贴秋膘”,每到这个时候,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得十分火爆,适当的使用对身体也有很大好处。
而在我国广西玉林一带,人们习惯在霜降的时候吃牛肉,一日三餐变着法吃,例如早餐的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炖牛腩煲进补等,认为这样会让身体更为强健,以抵御严寒的冬天。
霜降时节的养生
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
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因此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
最好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霜降节气,气温骤降,老年人极易患上“老寒腿”等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同时这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
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秋冻”。
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尤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霜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