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邵姓的来源和历史 邵姓是什么世家

百家姓邵姓的来源和历史?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也有专门记录姓氏的《百家姓》。…

  百家姓邵姓的来源和历史?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也有专门记录姓氏的《百家姓》。关于百家姓邵姓的来源和历史以及百家姓邵姓的来源和历史,百家姓邵姓的来源湖北,百家姓邵姓的来源是什么,百家姓邵姓的来源是,百家姓邵姓的来源是哪里等问题,农商网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百家姓邵姓的来源和历史

邵姓是什么世家

  1、邵的古代姓氏是什么?

  最佳答案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

  新顺序是: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於,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中国的19大姓是以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汉族人口的大姓,2004年排名如下:

  1、李姓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2、王姓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分布全国各地,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65%,尤以山西、河北、河南最多!

  3、张姓

  张姓是我国分布很广、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中国人口第三大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

  4、刘姓

  刘姓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为中国人口第四大姓。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5、陈姓

  陈姓是人口列全国第五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

  6、杨姓

  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

  7、赵姓

  赵姓是分布很广、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为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

  8、黄姓

  黄姓分布极为广泛,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在中国最多的十个姓中排第八位。黄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9、周姓

  周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之一,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12%,在中国姓氏人口中占第九位。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

  10、吴姓

  吴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05%,位居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位。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

  11、徐姓

  徐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1.73%,位居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一位。尤以河南、山东、浙江最多!

  12、孙姓

  孙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52%,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二位。尤以福建、广东、湖南最多!

  13、胡姓

  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14、朱姓

  朱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6%,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四位。尤以安徽、江苏、山东最多。

  15、高姓

  高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1%,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五位。尤以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为多。

  16、林姓

  林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8%,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六位。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

  17、何姓

  何姓是中华民族姓氏中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七位。以四川、广东、湖南三省多此姓。

  18、郭姓

  郭姓是当今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氏之一,居第十八位。尤其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

  19、马姓

  马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尤以我国西北地区最为集中,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1.0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九位,同时也是我国回族大姓。

  邵出自姬姓,周朝有同姓诸侯国召国,周召公奭封于燕国,还有的后代在周朝担任卿士。

  邵国(?-前516)

  姬宪—— 幽公—— 穆公——姬廖 (18) 甲寅 前667——武公 (27) 壬申 前649——昭公 (13) 己亥 前622——惠公 (5) 壬子 前609——桓公 (6) 丁巳 前604——戴公 (4) 癸亥 前598——襄公 丁卯 前594-?——庄公(姬奂) (2) 辛巳 前520——简公 (2) 癸未 前518

  2、“邵”姓的来源是什么?

  邵姓起源参考之一

  「邵」源出 :

  出自姬姓. 以邑名为氏. 公元前十一世纪, 周文王之庶子奭受封於召邑(在今陕西省岐山西南)世称召公. 后又转封於蓟(在今北京一带), 成为燕国始祖. 其后有召氏。

  家族名人

  邵雍(1011~1077) 字尧夫,宋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精先天象数之学。寓洛四十年,称所居为安乐窝,卒諡康节。著有《先天图》、《皇极经世》、《渔樵问答》、《伊川击壤集》等。

  地望分布:河北蠡县南。

  邵姓起源参考之二

  邵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八十三,是台湾的第一百大姓。远祖起源于周代。邵姓,古代写成召姓。据史书上记载,邵姓的先祖是周代召公的后代。召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周公的兄弟。在武王灭商后,他被封于燕。但是他是王朝卿士,因此,燕国由他的长子代理。他在周朝初年与周公一起是手握大权的权臣,后来因功别封于召(今陕西岐山西南),爵位是公爵,子孙世袭召公之职。历代召公在周成王,康王,厉王朝廷中都担任要职。召公虎在周厉王时还有著名的劝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衰落,秦国兴起,召国遂被并吞。子孙为纪念故国,就以“召”或“邵”为姓 。因此,邵,召原本是一姓,都起源于周朝王室之姓,姬姓。召公的子孙后来在汝南,安阳,博陵等地发展,世称汝南望,安阳望,博陵望。姓源载:邵公□受封于燕之后。氏族博考:召与邵春秋本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又姓谱云:文王之子季载之后。

  出自姬姓. 以邑名为氏. 公元前十一世纪, 周文王之庶子奭受封於召邑(在今陕西省岐山西南)世称召公. 后又转封於蓟(在今北京一带), 成为燕国始祖. 其后有召氏。

  3、邵姓的起源和分布

  邵姓起源参考之一

  「邵」源出 :

  出自姬姓. 以邑名为氏. 公元前十一世纪, 周文王之庶子奭受封於召邑(在今陕西省岐山西南)世称召公. 后又转封於蓟(在今北京一带), 成为燕国始祖. 其后有召氏。

  家族名人

  邵雍(1011~1077) 字尧夫,宋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精先天象数之学。寓洛四十年,称所居为安乐窝,卒諡康节。著有《先天图》、《皇极经世》、《渔樵问答》、《伊川击壤集》等。

  地望分布:河北蠡县南。

  邵姓起源参考之二

  邵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八十三,是台湾的第一百大姓。远祖起源于周代。邵姓,古代写成召姓。据史书上记载,邵姓的先祖是周代召公的后代。召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周公的兄弟。在武王灭商后,他被封于燕。但是他是王朝卿士,因此,燕国由他的长子代理。他在周朝初年与周公一起是手握大权的权臣,后来因功别封于召(今陕西岐山西南),爵位是公爵,子孙世袭召公之职。历代召公在周成王,康王,厉王朝廷中都担任要职。召公虎在周厉王时还有著名的劝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衰落,秦国兴起,召国遂被并吞。子孙为纪念故国,就以“召”或“邵”为姓 。因此,邵,召原本是一姓,都起源于周朝王室之姓,姬姓。召公的子孙后来在汝南,安阳,博陵等地发展,世称汝南望,安阳望,博陵望。姓源载:邵公□受封于燕之后。氏族博考:召与邵春秋本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又姓谱云:文王之子季载之后。

  4、邵姓由来是什么?

  一、邵氏的姓源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通挚氏族略以邑为氏》、《万姓统谱》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于召,被称位召公或召伯。他后来还被封于燕国,他派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留在镐京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曾同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乱,“成康之治”的形成也有他的功劳。他的子孙袭召公一直是周朝的执政大臣之一。周室东迁后,召公的采邑也随之东移,迁徙地在今陕西省境内。后来,燕国被秦国所亡,召公的子孙以原封地“召”为姓,称召氏。据《氏族博考》所载:“召与邵,春秋本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由此可见,召氏和邵氏其实同出一姓,只是写法不同而已。至于召姓改邵姓的原因,历史上没有留下史料记载,改姓的时间说法不一。据有关学者考证,是在秦朝建立前后,同时,又据有关资料可知,至汉乃有以召为姓的,此后,召姓因多改为邵姓,故召姓也就不多见了。

  二、迁徙分布

  据有关史籍记载,燕国灭亡后,其王族子孙主要散居在中原地区,包括今河北南部、河南、安徽西部。两汉时期,散居在河南的燕国王族子孙,多改为邵姓,经繁衍发展,在安阳、汝南、南阳等地形成望族。三国魏晋时,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阳、汝南一带,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博陵”为堂号。西晋末年,这一支邵姓开始南迁,后辗转到达福建、广东等地。而其他地域之邵姓也于此期大举南迁。据有关资料所载,唐代有籍贯为广东翁源的邵谒,宋代有籍贯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见在此以前,邵姓已落籍该地。北宋时,有著名哲学家邵雍随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阳徙居河南共城(今辉县),后子孙昌盛,族大人众,发展成为洛阳望族。宋代时,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多有邵姓居住,另外山西、湖北、湖南亦有邵姓族人。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袭扰,邵姓为避祸已广布于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后为避祸,有一支徙居豫西山区。目前,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为邵雍的后代。邵雍的十六世孙邵重英,元代任户部给事中,其子邵质明初为华盖殿大学士,邵质子邵仲美任清江知县,仲美子邵让于明初自山西举家迁到河南新安县克昌村,为邵雍十九世孙。他的后代发展成为大族,分居在嵩县、渑池、伊川、宜阳、洛阳、洛宁、汝州、郏县、内乡等地。除这一支外,邵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历清朝至现在,邵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从清朝开始,有邵姓迁至台湾,后来有的又移居海外。

  三、人口

  邵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山东、甘肃、安徽、湖北等省为多,上述五省的邵姓约占到全国汉族邵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邵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四,约有250万人。

  召公的后代散居于今天的陕西、河南的许多地方,春秋时期,他们用采邑作为姓氏,就是召姓,到战国时期,住在现在的河南汝南、安阳一带的召姓,因避事在召字旁加“耳”,形成邵姓。三国到唐代,邵姓除在现在的河南继续发展外,又有向南、北迁徙者。宋、明时期,邵姓还分布在现在的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历清朝到近现代,分布地更为广泛。从清代开始。有邵姓迁到台湾,后来有的又移居海外。近现代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务委员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党务委员邵力子,新闻记者邵飘萍,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文学理论批评家、作家邵葵麟。邵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位居第83位。

百家姓邵姓的来源和历史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也有专门记录姓氏的《百家姓》。

  这部著作里面记录了很多的姓氏,也包含着一些冷门的姓氏和不常见的姓氏。

  其实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都是可以看到很多不常见的姓氏的,那么,邵姓的来源是什么呢?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国姓氏的文章,本来这之中的记载只有400多个,后来随着发现和发展,这之中的姓氏增加到了504个,之中也包含了单姓和复姓。

  这篇文章采用了四言的体裁,把中国的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每一句都是压在韵上的。

  这部著作对于大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已经流传了上千年,是一部非常伟大的著作,也可以从中体会到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邵姓起源于姜氏,而且也是周氏的始祖弃的后代之一,是用国家作为姓氏的,邵姓的始祖是一个农官,在治理农业的时候立了功,所以被尧封为了邵国的国君。

邵姓的来源和历史是怎么样的?

  邵姓的来源和历史如下:

  1、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

  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万姓统谱》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周同族,姬姓,因食邑于召,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古召方居地召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

  周武王灭商后,召公奭之长子转封于北燕国,留在济源的次子仍称召公,三子南迁伏牛山东端南麓的南召,以别济源的北召。

  入春秋不久南召被楚所并,陕西的召被秦吞并。

  春秋后期公元前513年,召简公盈因卷入周王室王位之争而被京城人所杀,召段物国亡,子孙四散,即以召为姓。

  姬姓邵氏的历史也有3100年。

  邵、召古时通用,史书上一般汉朝以前的多用召,三国握慎液以后多用邵,河南汝南、安阳召人最早改用邵。

  根据习惯,在当代的人群中已分邵、召为两姓,汉族中以邵姓为多。

  邵姓的正式使用历史才2000年。

  由于这支为邵姓的主体,故而后代邵姓人尊奉召公为邵氏得姓始祖。

  据史籍《姓谱》记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之后有邵姓。

  属于以居邑地名为氏。

  2、出自芈姓

  楚昭王之后有邵姓。

  楚昭王诸器皆作“邵”。

  3、出自姚姓

  帝舜之后,出于召方。

  召,商朝时活动在今河南鄢城东召陵一带的黄帝部落的一支,史称召方。

  大约在公元前1250-前1192年商王武丁时代,召方屡遭商的征伐,西移到渭河和泾水之间,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召陈。

  4、出自汉化

  如清满洲八旗乌雅氏有改邵姓者;明清时云南定边土把事有邵姓;今瑶、彝、蒙古等少数民族均有邵姓。

  另外朝鲜半岛亦有邵姓的分布,多是古代从中国内地迁徙过去。

  迁徙分布

  宋、明时期,邵氏还分布于今天的浙江、江西、湖北、陕西、山西等地。

  历清朝至近现代,分布地更为广泛。

  从清代开始,有邵氏迁至台湾,后来又有一些移居海外。

  据有关的学者证实,今天的邵姓主要分布于今天的山西、山东、河北孝旅、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甘肃等省。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304570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