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指谁?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指林则徐。关于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指的是谁以及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指的是谁,开眼看世界的第1人是谁,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是谁,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什么意思,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谁等问题,下面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
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是魏源。
魏源的《 海国图制》与 严复翻译的《 天演论》最负盛名。
魏源(1794.4.23-1857.3.26),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金潭人。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它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不足九万字的《四洲志》为基础,将当时搜集到的其他文献书刊资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论文进行扩编,初刻于道光二十二年,为五十卷。道光二十七年增补刊刻为六十卷。随后,又辑录徐继畲在道光二十八年所成的《瀛环志略》及其他资料,补成一百卷,于咸丰二年刊行于世。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 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 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 学、政治 学、政治经济 学、哲 学和自然科 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 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于1897年12月在天津出版的《国闻汇编》刊出。该书问世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指谁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指林则徐。
林则徐,为福建候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诗人,也是历史治水名人,他参与编制了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这本书对晚晴洋务运动以及日本明治维新均具有启发作用,因此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指谁
林则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为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他提出制炮造船的意见,更是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将外国人讲述中国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成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
为了解外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情报,林则徐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历史、政治、地理,又组织翻译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其编为《四洲志》等。
在理论上而言,林则徐也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
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从而成为了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后人所称颂。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谁?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林则徐。
虎门销烟是林则徐载入史册最为重要的事件,他还主张翻译外国人的报纸,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但随着研究历史的人们越来越多,林则徐身上的局限性便被反复提及。
林则徐刚到广州时,以为外国人没有了中国的茶叶和大黄,便不能生存。
还有,林则徐曾认为外国人的腿无法打弯,只会在船上开炮,上岸一推就会摔倒。
很多人会质疑,原来满清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便是这种视野,怪不得会一败涂地。
但是,我们不能开着上帝视角去看待所有问题。
封建王朝,君臣家国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能忠于家国已经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了。
结论
林则徐并不是完美的化身,他仍是满清朝廷的忠实捍卫者,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
甚至有人说林则徐只睁开了一只眼睛,他的许多做法包括看法都有错误。
但这并不只是林则徐一人的问题,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都有这个通病,让一个接受旧式思想教育的人一下子站在另一个高度去看待问题,是否太过苛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