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无字碑在哪里?武则天的无字碑在陕西省的咸阳市西北方向50千米的的乾陵里。关于武则天的无字碑在哪里存放以及武则天的无字碑在哪里存放,武则天的无字碑在哪里写的,武则天的无字碑在哪里刻的,武则天的无字碑在哪里啊,武则天的无字之碑等问题,下面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武则天是哪里人
武则天是利州另有长安洛阳等说的。
武曌[zhào][1](624年-705年12月16日[2]),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3]。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4]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5]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在位前后,“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人材的选拔,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
同时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军事上收复并稳定安西四镇,一度使后突厥归降。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及《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
武则天的无字碑在哪里
武则天的无字碑在陕西省的咸阳市西北方向50千米的的乾陵里。
乾陵在陈西省咸县城向北方的梁山上,它也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陵墓。
无字碑是一块完整的,巨大的石头雕刻而成的,关于无字碑,不同的人说法也不一。
武则天的无字碑现在在何处
武则天的无字碑在陕西省的咸阳市西北方向50千米处的一个叫做乾陵的地方。
乾陵是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乾县城北部的梁山上。
同时它也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陵墓。
在陵墓前有两块石碑,这两块石碑分别位于东西两侧,西侧的一块叫做述圣碑,东边的就是无字碑。
无字碑是一整块巨大的石头雕刻而成的。
无字碑上有天云龙纹,还有八条相互缠绕的螭首。
无字碑和述圣碑都是在唐高宗去世的时候,由武则天竖立的。
述圣碑是为了歌颂功德而建造的,字上面都填满了金粉,看上去光彩照人,而无字碑上则没有文字。
关于无字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有的人认为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没有在碑上刻字,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功绩无法用文字来表达,而有人则是认为武则天罪孽深重,不敢在无字碑上写碑文。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认为武则天留着无字碑,是为了让世人来评论她的功过。
武则天 的无字碑在哪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
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
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
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
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栩栩如生。
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
扩展资料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仅凭此点,就足以彪炳千秋。
其死后,在其与李治合葬的乾陵,有一块是记述李治功德的“述圣碑”,该碑可谓光彩照人。
与“述圣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武则天朴实无华的无字碑。
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生前荣耀无比,死后在碑文上为何一字不述。
这实在煞是怪异。
民间历来有几种说法,从中或可窥见一些端倪。
其一,武皇是以“无字碑”来彰显自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功绩。
历来的帝王,皆以碑文来记述自己的伟业。
武则天觉得自己的伟业无以伦比,不是能用文字所能涵盖的;于是乎干脆立碑不立字,以“无字”来突出自己不可用语言来形容的魏巍伟绩。
这正应和了中国古代道家和佛家的思想。
道家的“大象无形”,佛家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武则天生前对于佛家的《金刚经》颇有研究,此中可见一斑。
其二,武则天之所以不立碑文,是自觉罪孽深重,碑不述文为好。
武则天为了登上帝位,数十年间,杀戮过重。
甚至不惜杀死自己的子女。
令满朝文武,对之心存忌惮。
因此,武则天的诸多事宜,是不适合以文字记述的。
武则天是聪明人,既明此理,就行立碑不立文之举了。
其三,武则天深明一个道理,那就是:功过是非,任凭后人去品评。
她知道,自己的一生,有功有过,而功过是非,并非一个碑文所能真正涵盖。
自己的功过,还得后人自己去品评。
于是,武则天就立下了无字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