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几个月 停工留薪期如何认定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几个月?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十二个月。…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几个月?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十二个月。关于工伤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几个月以及工伤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几个月,十级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几个月,职工因工负伤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几个月,条例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几个月,职业病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几个月等问题,下面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几个月

停工留薪期如何认定

  停工留薪期如何认定如下;

  停工留薪期通常是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进行确定,但是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停工留薪期是指劳动者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并保持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的期间。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几个月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十二个月。

  停工留薪期是《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一个概念,在停工留薪期内,职工的原工资有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一是遭受事故伤害前加班费外工资,二是手上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三是受伤前十二个月加班费之外的平均工资。

停工留薪期不超过几个月

  停工留薪期是《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一个概念,指职工在工作期间受到伤害或者患病而接受治疗期间保留原工资、薪水和其他福利待遇的期限。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十二个月,若伤势严重或者情况特殊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也不能超过十二个月。

  在停工留薪期内,职工可拿到的原工资共有三种不同的计算方式,一是遭受事故伤害前加班费之外的工资,二是受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三是受伤前12个月加班费之外的平均工资,若停工留薪期期满后仍需治疗的职工可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是国务院为保障在工作中受到伤害或者患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而出台的法律规定,发布于2003年4月27日,并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工伤保险条例》可起到保障受到工伤职工利益、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的作用。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几个月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会超过12个月。

  首先,停工留薪期,是指劳动者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并保持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的期间。

  其次,停工留薪期限,应结合工伤职工的伤情以及医院出具的意见来确定,一般不会超过12个月。

  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304570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