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是什么意思?国风其实就是指中国风,中国风就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形趋势的艺术形式。关于诗经国风是什么意思以及诗经国风是什么意思,电子国风是什么意思,国潮国风是什么意思,诗经中的国风是什么意思,禅意中国风是什么意思等问题,下面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国风是谁的作品
国风是罗怀臻的作品的。
北方昆曲剧院新作《国风》,体现出鲜明的创作主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与创作资源,回溯文化根脉,讲述历史故事、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在此基础上,以回归传统为创新的驱动力,以精品意识坚守艺术质量,以中正典雅的舞台审美体现慷慨澎湃的气质,抒发深沉的家国情怀。
昆剧《国风》取材于《诗经》。沉淀传统文化精神的《诗经》,以文学经典的存在方式而成为民族共同的文化根脉。《诗经》作者多为佚名,《国风》中的《鄘风·载驰》却是例外,明确记载为许穆夫人所做,她也因此成为第一位有史可考的女诗人。昆剧《国风》以昆曲的艺术形式再现这位只在人间三十四载的女性,以史剧创作意识进入人物,还原《载驰》这首著名的政治抒情诗的书写过程,以钦敬之心让这位2700年前的女性从《诗经》里款款走出。
《国风》是有明确文学追求的作品,是剧作家罗怀臻以文学为起点,寻求剧场美学实践的再一次出发,作品虽主题明确,但并没有停留在寻找历史资源进行素材挖掘的层面,而更着意于展示春秋时期所具有的独特的时代气质。春秋时期是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民族文化生机蓬勃的时代,那个时代虽然遥远但以源远博大成为民族文化的根脉。《国风》的创作,体现了罗怀臻通过讲述春秋的故事来回溯文化根脉与精神的意图,他要以戏剧文学再现那个时代的文采斐然与披坚执锐,表现血性和然诺,赞美倔强与执着,表现牺牲与勇毅,寻找与表现民族精神的来路。
《国风》以许穆夫人于《诗经 鄘风》中存世的诗作三首为据,《泉水》为出嫁途中“以写我忧”之作;《竹竿》为怀念古都朝歌风物所写;《载驰》则是她得知“闵卫之亡、驰驱而归”时遭到许国大夫们阻拦时的忧愤之书。昆剧《国风》据此完整而准确地展现了她的人生与情感轨迹,将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结合,讲述了一个被家国逻辑和爱情逻辑双重支配的故事。剧作家罗怀臻的创作从文学积累出发向技术寻求合作,从传统出发向当代寻求聆听与对话,从中国戏曲的现实出发寻求回归传统的原创表达。向来,罗怀臻不仅以理论建树推进当代中国戏曲的戏剧文学观念,更以创作实践引导着中国戏曲的“潮流”,这一次《国风》的创作,他再次以重回传统的初心,在价值表达上与红色题材兼容,在审美上别开生面。
《国风》的舞台形式做到了以文学性统摄整个舞台气质,同时也有风格鲜明的剧场美学追求。舞台设计重视觉表达效果而不刻意于装置与布景;灯光为构建戏剧空间和心理空间服务,不刻意辅助舞台节奏;服装图案取法玉器龙纹,有着先秦贵族“衣必纹绣”的精致;犹如秦陵兵马俑造型的单辕双轮马车并不完全写实,却在“女儿远嫁,谁解心忧”的歌声中缓缓移动,让人情不自禁想起木心的那句“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而让舞台装置和许穆夫人的爱情与命运形成某种互文。总导演曹其敬与导演徐春兰的舞台整体调度以“诗化”为原则,如第二折中“魂纱”的使用、第三折中的传统“行路”、第四折中的纱幕与剪影等。这些形式的使用呈现出对传统京昆表演原则的坚守,又体现出原创新作的意图。
从表演层面上看,《国风》的形体和技术手段统摄于昆曲的艺术本位,但具有鲜明的现代追求。许穆夫人的扮演者是梅花奖得主魏春荣,这是她走出舒适区再次自我挑战的作品。她在不同于昆曲传统马面裙的服装中寻找着新的形体表现,执扇、行路、弹琴,她和群体女演员的造型都取材于春秋时代的历史。这些不同于传统昆曲身段的形体表现既符合剧情年代要求,又不违昆曲的剧种特色。《国风》中魏春荣有两次“听”的表演,第三折“载驰”中许穆夫人幻听亲人的呼唤、第四折“求援”经过七天七夜痛哭齐庭听到公子无亏的箫声。虽然《玉簪记》等传统戏也有“听琴”,但这两次“听”,一虚一实,魏春荣都采用闭目的方式完成。这是融入高度“体验”的“表现”,体现了演员通过表演对观众欣赏情境的代入。
所有的这一切手段和形式,共同将戏曲舞台美学重要的“剧诗”理念和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美学概念“意境”落地,以轻灵简约的美学感受构筑出舞台上的那些相遇与别离。在这种温柔恬淡的舞台氛围里,家国情怀悲壮而澎湃,勇毅而倔强,充满牺牲精神的春秋性格、时代气质呼之而出。这正是这部作品的魅力。
相较于白先勇从青春版《牡丹亭》到《玉簪记》所实践的“昆曲新美学”,北方昆曲剧院的原创作品具有戏曲院团的风格,更倾向于将“创新性发展”建立在“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如近年来《红楼梦》《影梅庵忆语——董小宛》《林徽因》等都体现出重视原创、利用形式感和技术手段、保留昆曲自身的艺术光泽的特色。这一次《国风》的创演也是如此,创作坚守文学初心,舞台坚守剧场美学,院团坚守精品意识,这些共同的坚守,让这部剧既具有思想性,也具有艺术性。
国风是什么意思
国风其实就是指中国风,中国风就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形趋势的艺术形式。
近些年来,中国风被广泛应用于流行文化领域,包括音乐、服饰、电影等,欧洲曾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流行中国热。
国风是什么意思
国风其实就是中国风的缩写,它是一种中国风格,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于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或者生活方式。
国风就是区别于西方艺术形式的流行文化,近几年大受年轻人喜欢。
国风被广泛应用于流行文化领域,例如音乐、电影和广告等。
中国风歌曲主要以古汉语文言文或者诗词为主要辞藻风格;中国风广告是在广告中融入中国特色的剪纸、脸谱、书法等元素的广告;中国风建筑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建筑艺术。
国风的发展历史
早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时曾长时间流行中国热,这段时间内欧洲对于中国许多方面都非常追捧,中国风的热潮在当时的欧洲社会是普遍时尚。
同时,中国风渗透了蒲州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例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
国风是什么意思
国风是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现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曹、豳,共一百六十篇,能表现各地的民情风俗习惯。
国君以诗教化百姓,百姓以诗讽刺君王,可以潜移默化,移风易俗,也可以讽刺施政得失,反映民情。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在《七月》中,我们看到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指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
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国风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的思妇的诗,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就是这一类诗篇的代表作。
国风中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
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这类爱情诗的重要主题。
《氓》、《谷风》等篇为我们展示的正是这种生活画面。
而《柏舟》还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反抗意识。
基调健康、乐观的恋歌(如《静女》、《木瓜》等),更给爱情诗增添了一种和谐、喜悦的情愫。
所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