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写在什么上面的,甲骨文是写在龟的腹甲和兽骨上面的。
关于甲骨文是写在什么上面的,甲骨文是写在什么上面的(单选),甲骨文是写在什么上面的文字,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有哪些字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甲骨文是写在什么上面的
甲骨文是写在龟的腹甲和兽骨上面的。
甲骨文又叫做殷墟文字、契文、甲骨卜辞、龟甲兽骨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字,起源于中国商朝晚期。
甲骨文的使用从商朝晚期一直延续到了春秋时期,当时的人们喜欢使用甲骨文在龟甲上面占卜、记事。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
甲骨文记载内容主要有四项:
1、经过加工和刮磨的龟甲和兽骨,由专门负责的卜官保管。
卜官在它们的边缘部位刻写上记述这些甲骨的来源和保管情况的记事文字,称记事刻辞。
2、卜官在占卜时,用燃着的紫荆木柱烧灼钻凿巢槽,使骨质的正面裂出卜形状的裂纹,这种裂纹叫作卜兆,是据以推断卜问事情吉凶的依据。
在时代较早的甲骨卜兆下面,刻写出占卜进行顺序的数字,这种数字也叫兆序。
3、甲骨文的主体部分是卜辞,即占卜活动结束后记录占卜活动进行情况与结果的刻辞。
大多刻写在甲骨的正面,也有部分刻写在反面的。
4、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的六十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可说是我国最早的日历。
另外,甲骨文中还有一些当时学习刻写卜辞的人练习刻写的作品,称为习刻或习契。
甲骨文是写在什么上面的?
甲骨文是将文字刻写在龟甲或者是兽骨上的文字。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公认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汉字最早期的形式,目前位置甲骨文最早出图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距今约3600多年,是商朝时期的文化产物,而此次考古出土的甲骨文可谓是震动了中外学术界。
甲骨文最早的发现时间在清朝末年,当时一位交王懿荣的金石学家偶然中发现的,据悉,王懿荣也是一位考古学家,而他当时因患疾病所以让学生去抓药,而学生抓的药中其中一块已经打碎的龙骨上有着不同的花纹,所以他变加以研究,至此甲骨文得以重现。
从甲骨文被发现后,全国各地的古董商人都在寻找甲骨文,也因此导致了数万片的甲骨文流散到了全世界各处,据悉,到目前位置一共出土甲骨文十几万片,大多数都在中国,经过专家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从甲骨文上能读出的字大约有两千多个。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现在人类社会中珍贵的文化遗产,而甲骨文主要是中国古代商朝后期的王室用作占卜用的,由于甲骨文都是用刀刻成的,再加上龟甲本身的材质所以使得甲骨文可以保留至今。
而通过甲骨文也能看得出来中国古代虽然不像现在这般有纸笔,但是当时的人们对书法已经有答题的规格了,甲骨文上已经出现了笔,结字和章法。
据了解,经过多位专家学者的共同考证研究发现,这些甲骨文书写所用的龙骨在商朝时期实际上就是占卜用的工具,主要是龟甲和牛肩胛骨。
扩展资料:
甲骨文的文字特点: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它不仅是研究我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甲骨文书法重要的财富。
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一共三个基本要素。
从甲骨上的文字看,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
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
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
从用笔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所以,刻时多用直线,曲线也是由短的直线接刻而成。
其笔画粗细也多是均匀;由于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数线条呈现出中间稍粗两端略细的特征,显得瘦劲坚实,挺拔爽利,并且富有立体感。
就结字而言,甲骨文外形并且多以长方形为主间或少数方形,具备了对称美或者一字多形的变化美。
而且甲骨文在结字上还具有了方圆结合,开合辑让的结构形式,有的字还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图画的痕迹,具有文字最初发展阶段的稚拙和生动。
从章法上看,卜辞全篇行款清晰,文字大小错落有致。
每行上下、左右、虽有疏密变化,但全篇能行气贯串、大小相依、左右相应、前后呼应的活泼局面。
并且,字数多者,全篇安排紧凑,给人以茂密之感,字数少者又显得疏朗空灵,总之,都呈现出古朴而又烂漫的情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