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是指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的。
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简写,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完整版,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100字,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完整版讲解,18岁文成公主嫁73岁松赞干布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是指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
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并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修建宫室。
文成公主的父亲史书未记载,不是皇帝的女儿,是宗氏之女。
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影响
文成公主进藏的影响深远,一千多年来都流传着这个故事。
文成公主在藏族的时间里,不遗余力地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这也是为以后西藏成为现在的疆土做铺垫。
文成公主入藏的影响远远大于唐太宗和亲保平安的目的。
在当时的环境下,汉藏两族的关系相当的紧张,就连文成公主入藏也是带着半强迫的性质。
但是文成公主进藏的影响却远超过此,唐太宗最为高明的地方在于公主和亲不仅仅带去了钱财,更为藏族人民带去了大唐的文化和技术。
文成公主进藏路途遥远艰险,唐太宗命令这一路的官府造桥铺路,建造佛寺,为公主开路,这同时也造福了当地的百姓。
而在文成公主到达藏族之后,大量的唐朝的先进技术被带进了藏族。
当时藏族的农耕技术相当的落后,田地稀疏,水土流失严重,而公主带去的农耕工具和专业人员教给当地人耕作技术,大大提高土地的产量。
而公主和侍女们也亲自教藏族妇女纺织和刺绣的技术。
当然还有各种造纸,冶金和酿酒的技术,这些必备的生活技能带给藏族的作用远超过一位公主。
而在松赞干布去世之后,文成公主依旧致力于汉藏关系的改进,甚至还参与设计了大昭寺和小昭寺,文成公主在藏族的40多年里,汉藏两族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今藏族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文成公主的雕像。
文成公主进藏路线
文成公主进藏路线起始于汉族都城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途中经过甘肃和青海,最终的目的地西藏拉萨。
这条道路历史上称之为唐蕃古道,在当时是汉藏两族交流的毕竟之路,全长有3000余公里。
但是后人经过考察研究,发现当时文成公主进藏路线可能还经过四川,但是没有十分可靠的证据,因此文成公主进藏路线还不是很确定。
但是文成公主进藏路线肯定是经过青海的,特别是青海南道至柏海的这段路,全长2000余里,杳无人烟,相当荒凉,环境恶劣至极,盛夏降霜。
文成公主和亲队伍经过的一些路段谁都没有,只能肯冰块吃雪解渴,而当时的松赞干布就是在柏海迎接文成公主的和亲队伍。
文成公主进藏一路艰辛,但是最难控制的是公主的思乡之情。
有传说,文成公主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思乡之情愈加浓厚,唐太宗心疼女儿曾经命人用黄金铸造日月宝镜各一个,并派人送给她,由此这座山也被命名为日月山。
还有倒淌河和各种文成公主进藏路上的雕像,不管这些传说的真假,这些雕塑都是表达了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尊敬和爱戴。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
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
据传,玉树县的贝纳沟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
这里的藏族首领和群众曾为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动,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
扩展资料:
当时的松赞干布知道突厥和吐谷浑都与唐朝联姻,便派使者去求亲,但是被拒绝了,派出去的人回应是吐谷浑从中作梗。
于是松赞干布立马服软再次派使者去求亲。
这次唐太宗倒是同意了,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
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不仅仅是促进汉藏两地关系的和谐交流。
文成公主入藏还带去了当时汉族发达的技术。
当时,藏族人民的农作技术不发达,而文成公主的到来,就开始教他们如何耕作,土地的产量也在大大的提高。
同时,文成公主和侍女们也教藏族妇女纺织和刺绣技术。
各种酿酒冶金造纸等技术也全部带到了藏族,促进藏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资料: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是妾还是妻
文成公主是妻,不是妾。
文成公主虽然比尺尊公主和松赞干布结婚晚,但在吐蕃,她们都是松赞干布的妻子,而且大小没有区别,所以文成公主是妻,不能说是妾。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汉族。汉名无记载,吐蕃尊称甲木萨(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为神仙)。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