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半夜的三更指的是几点,三更又被称为子时,指的是一天23点到第二天1点这段时间的。
关于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是几点,夜半三更是什么时辰,三更半夜的三更指的是几点,三更半夜的三更指的是几点脑筋急转弯,三更半夜的三更指的是几点到六个字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三更半夜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三更又被称为子时,指的是一天23点到第二天1点这段时间。
古代的时间为12时辰,也就是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生肖,而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晚上有四十刻,首尾共有五个节点,统称为五更。
十二时辰对照的时间
1、午夜23时至1时--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凌晨1时至3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丑时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
3、凌晨3时至5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4、清晨5时至7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5、上午7时至9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6、上午9时至11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7、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在一日中,阳光最为猛烈。
8、下午13时至15时--未时:日跌,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9、下午15时至17时--申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人定也就是人静。
10、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1、晚上19时至21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2、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亥时: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十二时辰的由来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昏、戌时、日入、黄昏、人丁。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是几点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是几点到几点
一更是19:00~21:00,二更是21:00~23:00,三更是23:00至次日凌晨1:00,四更是1:00~3:00,五更是3:00~5:00。
古代中国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间段,首尾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打更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
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觉,而要守着滴漏或燃香,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
打更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
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
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
那时候大家晚上很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