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是谁,贺知章是唐代诗人、书法家的。
关于贺知章是谁的老师,贺知章是谁的学生,贺知章是谁的贵人,贺知章是谁的偶像,贺知章是谁的宰相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贺知章是谁
贺知章是唐代诗人、书法家。
贺知章,字季真,唐永兴(今萧山)人,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
贺知章的诗歌今存共十九题二十首,包括断句一则,主要作品有:《回乡偶书二首》、《咏柳》、《晓发》、《望人家桃李花》等。
贺知章和张若虚、张旭、包融三人一起被称为吴中四士;
同时与李白、李适之等被称为饮中八仙。
贺知章的文学成就
贺知章作为唐朝前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其诗作对唐诗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引作用,对盛唐诗歌创作实践也具有示范意义,并对盛唐诗歌的繁荣产生了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巨大效应,为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贺知章诗歌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从容不迫,淡而有味。
其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反映和表现了社会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人情人性,写出了人类所共有且具有特定指向的一种情感,如《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继承和发扬了陈子昂标举魏晋风骨、追求比兴寄托和高扬人情人性的精神,对由初唐李峤所倡导、躬行的咏物诗范式实即樊篱予以大胆的突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咏柳》。
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顺利的人生际遇和旷达洒脱的个性,贺知章在诗歌中没有愤世嫉俗,身世悲凉的哀叹,即使有惆怅,基调也是乐观豁达的,风格气度雍容,清新潇洒。
贺知章的诗歌感情自然、逼真,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源于生活,发于心底,意境深远。
贺知章被称为什么称号
贺知章被称为诗狂。
贺知章年轻时以他的诗而闻名,他的风格和感受是独特而新鲜的。
贺知章历任礼部侍郎等职位,他心胸宽广,不羁,喜欢喝酒,有清淡风流的美誉,晚年更加的放纵自己。
他和李白都非常喜欢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
大诗人杜甫说道,他喝醉后在马背上前后倾斜,就像坐在船上一样。
喝多掉进了井里,他只是在井底睡着了。
普通人喝醉了,当冷水喷到他身上时,他也会醒过来。
但他掉进井里时不会醒来,所以他可以称为酒仙。
贺知章个人简历
贺知章个人简历
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朝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生活经历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
少时即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
”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
诏许之,赐鉴湖一曲。
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
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
“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
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贺知章半身像其间,写下《回乡偶卷》2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
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
现存诗19首,多为祭祀乐章和应制诗。
文有《龙瑞宫记》、《会稽洞记》各1卷。
今存《龙瑞宫记》摩崖,留存于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为难得之古代题刻。
《新唐书》、《旧唐书》有传。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
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
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人物成就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
他常醉辄属籍。
繁纸不过数十字。
“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
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
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
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
常与李白、李适之、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生活轶事
贺知章乞名
唐玄宗天宝初年,文名颇著的秘书监贺知章,上书朝廷,欲告老致仕归故乡吴中。
玄宗李隆基,对他非常敬重,诸事待遇异于众人。
贺知章临行,与唐玄宗辞别,不由得老泪纵横。
唐玄宗问他还有什么要求。
知章说:“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
”玄宗说:“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
卿之子宜名为孚。
”知章拜谢受命。
时间长了,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
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
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
贺知章金龟换酒
唐代孟棨《本事诗》记:“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
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赏者数四,号为谪仙。
”从此李白被称为“谪仙人”,人称诗仙。
两人相见恨晚,遂成莫逆。
贺知章即邀李白对酒共饮,但不巧,这一天贺知章没带酒钱,于是便毫不犹豫地解下佩带的金龟(当时官员的佩饰物)换酒,与李白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这就是著名的“金龟换酒”的故事。
识才育人
继肃宗之后,贺知章慧眼识英才,他尝识了小神童李泌,推荐了诗仙李白等,成为传世佳话。
李泌字长源,京兆一带人,官家出身,为人聪敏异常,张说,张九龄称他为奇童,新旧唐书中都有李泌的传记。
晚年曾任杭州刺史,引水入城,挖掘六井以利民,这是他刺杭时的二大政绩。
继之白居易,苏东坡到杭,也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
(注:六井即相国井,西井(化成井),金牛池,四眼井,白龟井,小方井。
苏东坡有《钱塘六井记》,白居易刺杭时曾复浚李泌的六井。
)所以杭州人不会忘记李泌,白居易,苏东坡三位“老市长”,也不会忘记张说,张九龄,贺知章对李泌的培育。
李泌出生时已在母亲的肚里“怀孕”三年了,所以头发已长到眼眉,他的记忆力又特强,一教就会背,六七岁已能写出好文章。
唐玄宗从九岁的神童员那儿得知此事,忙派人把李泌接来,命宰相张说考考李泌的学问。
张说让他咏方,圆,动,静四字,李泌果然对答如流,说:“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玄宗高兴地说,他是个了不起的神童,从仪表相貌看,可知是栋梁之材啊!贺知章也说:“这小子目如秋水,智力过人,将来一定能做卿相!”贺知章说对了,李泌不但当上了刺史,长史,大夫,御史,邺候这样的卿位,还被升为当朝宰相,代宗时又封李泌为广平王,任天下兵马都元帅。
李泌的天才被张九龄知道后,他也和张说一样,把李泌请到自己家里,一道生活和学习,有左右宰相来培育李泌,李泌的进步更快了。
开始,玄宗把神童送到忠王院,忠王就是太子李亨,教李亨的老师就是贺知章。
正因为有这一段历史,李亨和李泌才有了深厚的交情。
贺知章在精心培养李亨时,也非常重视对李泌的教导,使二人都成了国家的大材。
李泌为人比较耿直,不喜奉谀,有时见面也不打招呼,引起一批权臣的不满,就在背后说他的坏话。
李泌知道后,就辞去职务,隐居到大山中去了。
后在安史叛乱,玄宗外逃四川之时,太子李亨派虢王李巨将李泌接到灵武,暗中与李泌商讨国家大计,一举收复了两都,随后玄宗派崔圆等传旨,册立李亨为皇帝,是为肃宗。
同时,玄宗还嘉奖了李泌。
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因奸臣作对,他又到嵩山等地隐居去了。
后来他再次复出,当了宰相和广平王,为大唐的安危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亨,李泌和大将军李光弼等平定安史之乱,及时挽回玄宗的败局,是救国救民之举,功高盖天。
无可否认,这里也有贺知章的一份功劳。
人物评价
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
"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
"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近时严坦叔《还家诗》亦有"旧时巷陌浑忘记,却问新移来住人",颇得知章之遗意。
(宋·范晞文《对床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