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符是什么,桃符是古代的春联的。
关于桃符是什么原始形式,桃符是什么的前身,桃符是什么意思,桃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桃符是什么样子的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桃符是什么
桃符是古代的春联。
桃符是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一寸多的桃木做的,在上面写神茶、郁垒两个神名或驱邪降福之类的吉祥语,来驱鬼镇邪,称为题桃符。
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新年到来之时,命学士们题桃符,他认为学士们题得不大好,就自己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桃符的来历
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
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
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代替了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人们一般都在上面写上一些吉利的词句。
桃符是怎么做成的
桃符是用桃木板或者纸做的。
桃木木质细腻,木体清香。
桃木亦名降龙木,鬼佈木,是用途最广泛的避邪制鬼材料。
我国最早的春联就是用桃木板做成的,称为桃符。
桃符是什么原始形式
桃符的原始形式的春联。
桃符,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
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自古以来,中国人认为桃有辟邪的作用,先秦时代桃茆即桃木柄笤帚,具有驱鬼除邪的神奇力量。
《礼记·檀弓下》说:“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茆执戈,(鬼)恶之也。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就有这方面的事例。
《周礼·夏官》说,诸侯盟会割牛耳取血,要用桃茢为镇物。
《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取藏冰时,要用桃木做的弓和用棘制的矢进行除灾仪式。
桃符的前身是桃梗和桃枝。
历史发展: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说:“《黄帝书》称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曰荼,曰郁,住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入,援以苇索,执以食虎。
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虎画于门,效前事也。
”
桃符最初书写二神的名字或描绘图像,后来演变为书写吉祥语,进而发展成为对偶的诗句。
这就是造纸术产生之前的对联了。
同时,也说明至少在东汉时已盛行春节挂桃符的风俗。
门神像,据说起源于桃符。
“桃符”,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代替了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人们一般都在上面写上一些吉利的词句。
宋太祖乾德二年后蜀君主孟昶于除夕令学士幸寅逊题桃符志喜,蜀主对学士所题词语不满意,即挥毫书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