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古文运动指的是什么,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的。
关于唐代古文运动指的是什么意思,唐代古文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唐代古文运动指的是什么时期,唐代古文运动解释,唐代古文运动的概念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唐代古文运动指的是什么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指的是先秦和汉朝的散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是韩愈、柳宗元。
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势衰落,藩镇割据,宦官弄权,由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是在复古的口号下,主要对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一场文学革命,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似。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唐代古文运动的意义
唐代古文运动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
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
他们不仅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典范。
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
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
什么是唐代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 [1] 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