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之不恭什么意思,却之不恭:却:推却的。
关于却之不恭什么意思却是什么意思,盛情邀请,却之不恭什么意思,恭敬不如从命是什么意思,盛情难却什么意思,望而却步什么意思等问题,今天小编将带您来分享一下。
却之不恭什么意思
却之不恭:却:推却。
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出处:《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
近义:盛情难却。
反义:置之不理、受之有愧。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的学生万章向孟子请教人际交往的问题,孟子认为对人应该恭敬。
万章说:一再推却,拒绝别人的礼物是不恭敬的,为什么?孟子说:高贵的人送东西给你,你如果拒绝就是不恭敬的,因此你应该接受。
造句
1、你把这么贵重的东西给我,我真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2、他请我去参观他的个人画展,我对绘画不感兴趣,可却之不恭,最后还是去了。
3、你老远带来了这些东西,我要是不收下就是却之不恭了。
4、他请我去参观他的个人画展,我对绘画不感兴趣,可却之不恭,最后还是去了.
5、既然你如此盛情相邀,我就却之不恭了。
却之不恭是什么意思解释
却之不恭:(却:推辞、拒绝)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常与“受之有愧”连用。
却之不恭(què zhī bù gō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万章下》。
成语出处: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却之不恭”。
成语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名轲,字子舆。
《孟子》一书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有关孟子的言论汇编,是儒家学术的经典。
孟子的学生万章想知道在交际中如何待人,就去问孟子。
孟子说:“对人应该恭敬。
”
万章说:“今后我一定恭恭敬敬地对待别人。
”万章接着又问:“俗话说‘却之为不恭’(意思是:一再拒绝别人的礼物,这是不恭敬),这又是为什么呢?”孟子说:“尊贵的人送东西给你,而你先考虑这些东西是否合于义,想好之后才接受,这是不恭敬的。
因此,尊贵的人送东西给你,那就不要拒绝。
”万章说:“如今的诸侯,他们的财物都是取之于民,也可说是不义之财,假如他们把礼物送给我们,我们可以接受吗?”孟子说:“孔子在鲁国做官的时候,鲁国人争夺猎物,孔子也争夺猎物。
争夺猎物都可以,接受尊贵的人的赏赐又有什么不行呢?”万章想:老师都认为可以,也就不用再问了,于是告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