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粮食产量“新目标”如何达成》解读,网友有何看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粮食产量预期新目标——1.4万亿斤左右。这比去年的“1.3万亿斤以上”有了不小的提升。连年丰收基础上为何还要提产量?新目标该如何达成?提升的空间在哪儿?国家发的“大礼包”装的是什么?农业农村部部长 韩俊:粮食安全这根弦要始终绷紧。1.…

关于粮食产量“新目标”如何达成的热点新闻,VIP农商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如下解读与看法。

粮食产量“新目标”如何达成

粮食产量“新目标”如何达成热点解读

据农商网于2025年03月08日 22时30分44秒发现,粮食产量“新目标”如何达成热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粮食产量预期新目标——1.4万亿斤左右。这比去年的“1.3万亿斤以上”有了不小的提升。连年丰收基础上为何还要提产量?新目标该如何达成?提升的空间在哪儿?国家发的“大礼包”装的是什么?

农业农村部部长 韩俊:粮食安全这根弦要始终绷紧。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两会“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负责人传递出今年粮食生产的信心和决心。

1.4万亿斤左右,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粮食产量预期新目标。

尽管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但实际上粮食产需还有一定缺口。未来14亿多人要吃得越来越好,粮食需求还将刚性增长,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供需还是紧平衡,因此必须继续提产能。

去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7.9亿亩,而耕地、水资源就这么多,继续扩大面积潜力有限,增产重心要转到大面积提单产上。

当前,很多新品种、新技术集成推广还不够,一些增产增效措施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室、试验田里。与试验田相比,玉米平均亩产低了460斤,小麦低了80斤,水稻低了260斤。去年,我国实施玉米、小麦整建制单产提升,今年又进一步拓展到水稻上,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推广,让大田产量加快追赶试验田。

稳定粮食生产,不能让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吃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合理水平,到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今年还将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受益”省份出资、“贡献”省份获得补偿的方式,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的支持。

我们期待着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装备设施的提升、集成技术的推广,今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能够如期达成,为我们应对风险挑战增加砝码,赢得主动!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王凯博 陈博 张仲豪 田光祺)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刘立江

网友看法

1、网友新成则灵1:优化农药化肥生产企业,不要生产劣质化肥,整体产量会提高很多

2、网友直爽的孤勇者:今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能够如期达成,为我们应对风险挑战增加砝码,赢得主动![赞][赞][赞]

3、网友好学小猫Ox:达成粮食产量新目标的办法:一是确保耕地红线不动摇;二是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三是农民兄弟的辛勤付出。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304570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