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期高速充电拥堵的系统性解法的热点新闻,VIP农商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如下解读与看法。
假期高速充电拥堵的系统性解法热点解读
据农商网于2025年10月02日 22时35分18秒发现,假期高速充电拥堵的系统性解法热点,国庆10月1日至8日放假,8 天长假催生了自驾游,电车难题再次登上头条。
进出北京、杭州、武汉、长沙和广深等地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出现了充电桩排队等待1至4个小时的现象。为避免混乱、保持秩序,不少充电桩服务人员开始排队叫号。
其实不光这次十一,之前的节假日,充电桩一桩难求,也是常态。
在2025年春节假期前后,进出北京、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和广深等大城市的高速公路,排队几小时才能充电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电动车基础设施、充电桩已经遍布全国,独步世界,为啥一到假期,竟然还出现这种充电难的问题?
来看看全国总量。
截至2025年8月,中国充电设施约1735万台,其中公共桩约432万台,同比仍在高速增长,达到37.8%。不管是充电桩的总量,还是充电桩的功率,还是充电桩的增速,中国都已经世界最顶尖水平。
即便如此,碰到假期,高速路上充电难,依然是无解。
到2024年底,97%—98%的高速服务区已建桩,约3.3万—3.5万个高速场站充电桩在运行,但遇到“十一”“五一”等自驾潮,依旧容易排队。
2025年国庆出行单日高速车流峰值或破7000万车次,其中新能源车约1400万车次,对高速补能是一次“压力测试”。
为啥假期高速充电,成为困扰电动车的瓶颈呢?
因为节假日长途驾车集中在同一时段、同一路线,造成充电桩峰时短缺;
快慢桩功率结构不统一,尤其公共桩,高功率直流电仍然偏少,导致单位时间充电功率比较低;
互联互通与预约能力不足:跨平台找桩、排队信息化与预约排队在不少省份还不完善,导致信息不对称与无效等待。
实际上,中国虽然有1400万辆电动车,但是这些车并不是同时上高速。
高速服务区4万桩,即使按保守周转,也能覆盖相当一部分补能需求。
真正形成排队的,是同日同向的热门路段,比如出城口、沿江沿海主干、景区放射线。平均看够用,局部高峰仍会挤爆头。
总结起来,就是三个错配。
第一空间错配,车与桩沿海集中、内陆稀疏,与假期出游流向不完全匹配。
第二功率错配,高速站高功率直流桩占比不足,站级并网容量成为瓶颈。
第三时间错配,假期“单峰、单向”需求远高于平日,投资若按峰值配置则闲置率高。
至于解决之道,是要打组合拳。
首先是政策方面。
中央政府要完善省际协同的选址模式,动态评估全国高速路网的缺电情况,优先补齐西北、西南等不发达地区的充电设施;
电力监管和电网要用好价格引导与错峰机制,在峰时上浮电价,夜间下调电价,预约到站保留与超时占位费并用,疏导节假日尖峰。
其次是充电桩运营商与高速服务区。
全链路增加信息化,统一排队、预约充电桩,把充电桩实时信息与高德、百度等共享,到站前排队号与动态引导至次热门站。
第三就是电动车企业。
进一步推动电动车企业使用800伏充电平台,使用高倍率的电池,把充电时间进一步压缩。
总体上看,中国的充电桩已经基本满足日常需要,但仍存在节假日、人流密集区等堵点难点。
在现有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提升信息化和可靠性,进一步挖掘现有充电桩的潜力,做到更好的资源配置。
要在根本上根治问题,还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电动车充电蓄电的技术水平。把东强西弱拉平,把热门站的并网功率与充电位做粗,形成“高峰不过载”的弹性网络。
中国在公共充电的体量与增速已居全球前列,全球新增公共桩的约2/3在中国,但要解决节假日长途“排队焦虑”,还需从工程与运营层面补齐最后一公里。
网友看法
1、网友水龙大兽兽:其实问题很简单,就是直到目前,充电还是比不上加油,没有普适标准化,同时电池充电速度也比不了加油,而滥发绿牌使得小绿绿数量还是大于蓝牌,一到节假日集中,不爆才怪。
2、网友YC胡人:就近下高速充,便宜且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