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是谁建造的?乐山大佛是由唐玄宗时期的凌云寺高僧海通和尚发起建造。关于乐山大佛是谁建造的花了多长时间以及乐山大佛是谁建造的花了多长时间,四川乐山大佛是谁建造的,乐山大佛是谁建造的 新闻,乐山大佛是谁建造的,建造于那个年代,乐山大佛是谁建造的寺庙等问题,农商网将为你整理以下的日常知识:
乐山大佛真的闭过眼睛吗
乐山大佛闭眼不是真的闭眼,只是看上去像是闭眼的样子。乐山大佛之所以看上去像是闭眼,那是因为酸雨腐蚀了石像,
所以佛像的上眼睑部分就变黑了,看上去就有一种佛像闭眼了的视觉误差,这并不是所谓的大佛“显灵”,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已。
乐山大佛是谁建造的
乐山大佛是由唐玄宗时期的凌云寺高僧海通和尚发起建造。
唐玄宗时期,因为三江河流导致凌云山水势凶猛,在洪水季节很容易将来往船只打翻,给渔民带来危险,于是海通和尚就有了修造大佛以神力消除水患的想法,于玄宗初年开工,历时90年才修建完成。
乐山大佛的建造者是
在唐玄宗时期,由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在凌云山汇合,导致当地的水势极为凶猛,一直冲撞到凌云山脚,尤其是洪水季节,水势更是凶猛,将来往的船只打翻,威胁到当地渔民的安全,这让当时凌云寺的高僧海通极为不安,于是想借助神力来消除水患,这便有了修造大佛的念头。
海通和尚到处募集人力、物力、财力,在唐玄宗开元初年时,终于完成准备,开始修建,但是由于修建大佛工程浩大,从开始到结束共耗费了90年的时间,这个时候海通和尚已经圆寂许久。
乐山大佛足踏长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情慈悲而肃穆,临江而坐,通体高为71米,共有1021个发髻,脚背宽8.5米,脚面可供百人围坐,在佛体头部和身上还暗藏排水系统,从而避免水流的冲蚀,这也是乐山大佛屹立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工人精湛的建筑技巧。
乐山大佛是谁建造的?
乐山大佛是由海通禅师在唐玄宗开元初年开始修建。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
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相关信息: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
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
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
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