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有什么习俗?祭月:中秋节祭月是非常古老的习俗;燃灯:中秋之夜有着燃灯助月色的习俗;3、赏月:中秋节的月亮最大最圆最亮,自古就有中秋节饮宴赏月的习俗;4、吃月饼:中秋吃月饼代表团圆;5、赏桂花、饮桂花酒:桂花在中秋前后开的正盛。关于中秋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以及中秋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等问题,下面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中秋节是几月几号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的。
中秋节是几月几号 每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每年中秋节都是八月十五。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El。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到魏晋时期,中秋逐渐融人人文色彩,在晋时偶尔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在经济繁荣、政治开明、四夷臣服、自信与浪漫的时代氛围中,中秋节俗得到随意而自由的演进。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使之充满浪漫色彩。
何时有中秋节
成书于南北朝时代,我国目前最早专记岁时节令的专著《荆楚岁时记》惟独无中秋记事,唐代成书的《初学记》也不见中秋节文字,所以书上并不能查到中秋节的来历。但事实上晋代已有赏月习俗,《晋书》中记帝王“谕尚书镇牛渚,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之事,即是例证。唐宋以降,赏月之风大盛。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问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聚会、会集),至于通晓。”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1、祭月:中秋节祭月是非常古老的习俗;2、燃灯:中秋之夜有着燃灯助月色的习俗;3、赏月:中秋节的月亮最大最圆最亮,自古就有中秋节饮宴赏月的习俗;4、吃月饼:中秋吃月饼代表团圆;5、赏桂花、饮桂花酒:桂花在中秋前后开的正盛。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1、祭月
中秋节祭月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习俗,是古人对于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在广东部分地区还有着中秋晚上祭拜月神的习俗,人们设大香案,摆上月饼、水果等祭品,朝着月亮的方向全家人依次祭拜,祈求福佑。
2、燃灯
中秋之夜,很多地方有着燃灯助月色的习俗,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有制作灯船的节俗,中秋节燃灯的习俗规模仅次于元宵灯节。
3、赏月
中秋节处于农历八月十五,传说这一天的夜晚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时候,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中秋节饮宴赏月的习俗。
4、吃月饼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逐渐将中秋赏月和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月饼代表着大团圆,人们将其作为节日食品,赠送亲友,中秋节这天人们必吃月饼以示团圆。
5、赏桂花、饮桂花酒
中秋节前后是桂花盛开的时候,所以人们有在中秋赏桂花的习俗,并用桂花制作成各种食品或者桂花蜜酒,供家人团圆时饮用。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的习俗有如下:
1、吃月饼
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
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2、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3、燃灯
燃灯以助月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
4、赏月
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富人多自搭彩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往往通宵达旦。
5、吃桂花鸭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
“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
“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
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
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